拼音 | zhī yīn | 注音 | ㄓ ㄧㄣ |
首字母 | z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知己、知己知彼、知心人、投機者、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心意相通、意氣相投 | ||
反義詞 | 陌生人、生疏、疏遠、疏離、疏散、疏漏、疏忽、疏失、疏遠感、疏遠態度 | ||
基本解釋 |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
《知音》是創刊於1985年1月的情感類雜誌,雜誌售價5元,以悲慘曲折的愛情故事,以及名人軼事等內容與精英文化形成對壘,多年穩居國內期刊發行量第一、世界第五的位置。知音集團總資產達到7.92億元,淨利潤0.77億元。2012年5月《知音》雜誌計劃上市,欲成為中國期刊第一股,此舉招致眾多爭議。
1985年1月,《知音》誕生於白雲黃鶴之鄉——江城武漢。經過長期艱苦創業和發展,知音除擁有品牌雜誌《知音》以外,還下屬6種子刊、1家子報、5個子公司、1個網站和1所學院。全社員工280多人。全年經營額2.7億元,利稅收入7000餘萬元。《知音》堅持把創造鮮明的個性特色作為發展自己的戰略,率先在中國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學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辦刊原則,強調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靈”,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創刊號即發行了40萬份,當年最高月發行量突破100萬份,創造了中國期刊史上的奇蹟。
知音堅持不斷變革與創新,積極走集約化發展道路,知音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現總資產逾3億元,淨資產2.3億元,產業由期刊出版延伸到網路媒體、廣告經營、書刊發行、印刷製版、物業開發、高等教育等領域,基本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經營的格局。2000年1月,經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謂“一體”就是以核心產業《知音》雜誌的出版經營為主體,將《知音》雜誌進一步做大做強;“兩翼”就是“傳媒產業群”和“多元產業群”。
知音一詞來源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後伯牙再不彈琴因為再沒有知音的人。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