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iē yīn | 注音 | ㄑㄧㄝ ˋ ㄧㄣ |
首字母 | qy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割斷、 斷音、 切割、 切斷、 分裂、 斬斷、 切開 | ||
反義詞 | 連音、 聯音 | ||
基本解釋 | 1.漢語注音的一種傳統方法。唐以前韻書皆稱反,唐元度撰《九經字樣》時,因藩鎮不靖,諱反而言切,宋人遂沿稱切∠稱反切。即用兩字拼切給另一字注音。 |
切音是產生鮮明節奏的重要彈法,倫巴、吉特巴、探戈各種各等明朗有力的節奏和切音分不開的。
切音,清末拼音字方案中最早的一種。盧戇章創制,他用“兩字合即成音”的方法,仿拉丁字母筆形制定字母55個,於1892年出版《一目瞭然初階》,次年出版《新字初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