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uí zhī zuì | 注音 | ㄕㄨㄟˊ ㄓ ㄗㄨㄟˋ |
首字母 | sz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誰之過錯、誰之責任、誰之過 | ||
反義詞 | 無罪、無過錯、無責任 | ||
基本解釋 | 長篇小說。俄國赫爾岑作於1841-1846年。大學畢業生克魯採費斯基為謀生到一退職將軍家任家庭教師,與將軍的私生女柳邦卡相愛結婚。貴族青年別裡托夫厭倦了漫遊生活,回鄉結識克魯採費斯基夫婦。不久,別裡托夫與柳邦卡產生了愛情,但終因精神上的壓抑而再度出國,柳邦卡一病不起,克魯採費斯基也憂鬱難平。 |
《誰之罪》是十九世紀俄國著名作家赫爾岑的代表作之一,小說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專制農織制度的黑暗現實。它透過三個年青主人公戀愛、生活的悲劇,窮根溯源地探究了“誰之罪”的問題,啟發讀者得出結論:罪惡的魁首就是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畸形的社會生活,就是整個封建專制農奴制度的體系本身。
由於作者把反農奴制的主題提到十分尖銳的政治高度。《誰之罪》在俄國文學史中佔據重要篇頁,在十九世紀上半期俄國解放運動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