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vè shì zhī wú | 注音 | ㄌㄩㄝˋ ㄕˊ ㄓ ㄨˊ |
首字母 | lszw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生下來七個月時,就認得"之"﹑"無"兩個字,百試不誤。事見《新唐書.白居易傳》◇遂稱稍為認得幾個字,讀過幾天書的人為"略識之無"。 |
略識之無,這成語的意思是說,“所以後來人們在謙遜地稱說自己所識別的東西不多抑或知識有限時,便往往會用上這典故,說是‘略識之無’。”其原典則出於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