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iǎn zé xiǎo shuō | 注音 | ㄑㄧㄢˇ ㄗㄜˊ ㄒㄧㄠˇ ㄕㄨㄛ |
首字母 | qzxs | 詞性 | 動詞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中國舊體小說的一種﹐指清末戊戌變法維新運動失敗後大量出現的暴露社會黑暗﹑指摘政治腐敗的小說。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 |
譴責小說,是晚清一個小說流派,是在1900年以後繁盛起來的。清政府鎮壓了戊戌變法,出賣了義和團,內政反動腐朽,外交軟弱無能,使國勢衰微到了極點。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紛紛透過創作小說來抨擊政府和時弊,提出挽救社會的主張。魯迅概括這類小說的特點是“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並及風俗”( 《中國小說史略》 ),故稱之為“譴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