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ǔ qián | 注音 | ㄇㄨˇ ㄑㄧㄢˊ |
首字母 | m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母幣、本位幣、國家貨幣 | ||
反義詞 | 子錢、副幣、外幣 | ||
基本解釋 | 1.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三"南方有蟲,……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後因以"母錢"指用來增殖的本錢。 |
母錢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母錢作為樣板的用途,可分為三種,即錢樣、雕母錢和鑄母錢。
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錢幣實物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從嚴格意義上講,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因為它只作為送審報批的實物圖樣,不能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