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褒貶
bù zhì bāo biǎn
neither praise nor criticize
“不置褒貶”的成語拼音為:bù zhì bāo biǎn,注音:ㄅㄨˋ ㄓˋ ㄅㄠ ㄅㄧㄢˇ,詞性:作謂語;指不加以表揚或批評,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一‘活’字而去。”,基本解釋:置:安放,這裡有“加以”之間。褒:褒獎,誇讚,表揚。貶:貶低,指責。不加以表揚或批評。,例句:戰國·楚·屈原《離騷》:“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概,莫能與之競智。故君子常如臨大川,若愚若鄙,若不肖。”
拼音 |
bù zhì bāo biǎn |
注音 |
ㄅㄨˋ ㄓˋ ㄅㄠ ㄅㄧㄢˇ |
詞性 |
作謂語;指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
英文 |
neither praise nor criticiz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置:安放,這裡有“加以”之間。褒:褒獎,誇讚,表揚。貶:貶低,指責。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一‘活’字而去。” |
例句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概,莫能與之競智。故君子常如臨大川,若愚若鄙,若不肖。”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