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辯菽麥
bù biàn shū mài
be unable to tell beans from wheat
“不辯菽麥”的成語拼音為:bù biàn shū mài,注音: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 ㄇㄞˋ,詞性: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脫離實際,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晉·葛洪《抱朴子·窮達》:“庸俗之夫,暗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基本解釋: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例句:唐代杜牧《秋夜將曉出籬門遠樹疏鍾》詩中有句:“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這句詩意味著在深夜的時候,一片寧靜,除了偏僻的鐘聲之外,沒有其他的聲音。可以理解為在某個環境中,只有個別的聲音或者現象,其他的都被排除在外。這個成語形容排斥,不加以分辨(菽麥就是豌豆和大麥,只有透過細心分辨才能區分它們),表達的是不加以分辨一概排斥的意思。
拼音 |
bù biàn shū mài |
注音 |
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 ㄇㄞ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脫離實際 |
英文 |
be unable to tell beans from wheat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
出處 |
晉·葛洪《抱朴子·窮達》:“庸俗之夫,暗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 |
例句 |
唐代杜牧《秋夜將曉出籬門遠樹疏鍾》詩中有句:“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這句詩意味著在深夜的時候,一片寧靜,除了偏僻的鐘聲之外,沒有其他的聲音。可以理解為在某個環境中,只有個別的聲音或者現象,其他的都被排除在外。這個成語形容排斥,不加以分辨(菽麥就是豌豆和大麥,只有透過細心分辨才能區分它們),表達的是不加以分辨一概排斥的意思。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