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去向
bù zhī qù xiàng
disappear without a trace
“不知去向”的成語拼音為:bù zhī qù xiàng,注音:ㄅㄨˋ ㄓ ㄑㄩˋ ㄒㄧㄤˋ,詞性:動賓式;作謂語;形容找不到某人或事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基本解釋:向:方向。不知道哪裡去了。,例句:唐代·白居易《與韋曹長作》:“令狐官人,即是惠員外公,以孤行者九旬不遇,一旦忍深嵌懷,何能接物如切?沉思雖不全夜,終夜神與人,或一日九變,亦非人或神。”
拼音 |
bù zhī qù xiàng |
注音 |
ㄅㄨˋ ㄓ ㄑㄩˋ ㄒㄧㄤˋ |
詞性 |
動賓式;作謂語;形容找不到某人或事物 |
英文 |
disappear without a trac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向:方向。不知道哪裡去了。 |
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 |
例句 |
唐代·白居易《與韋曹長作》:“令狐官人,即是惠員外公,以孤行者九旬不遇,一旦忍深嵌懷,何能接物如切?沉思雖不全夜,終夜神與人,或一日九變,亦非人或神。”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