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氏起源及歷史

萇姓圖騰_萇氏圖騰

萇姓圖騰(萇氏圖騰)

  萇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源於姬姓,出自周敬王時期大夫萇弘後裔,屬於以先祖名稱為氏。萇姓現今人口約八千,排在七百七十三,在臺灣名列在第八百二十二位。

【得姓始祖】

  萇弘:亦作萇宏,字叔,又稱萇叔,東周時期蜀地資州人,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曾為孔子之師。晉國劉氏與晉範氏世為婚姻,在晉卿內訌中,由於幫助了範氏,晉卿趙鞅為此聲討,萇弘被周人殺死。傳說死後三年,其心化為紅玉,其血化為碧玉,故有“萇弘化碧”、“碧血丹心”之說,以喻忠誠正義。事見《左傳·哀公三年》。《莊子·外物》記載:“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後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在萇弘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萇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萇氏正宗。萇氏族人大多尊奉萇弘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敬王時期大夫萇弘後裔,屬於以先祖名稱為氏。

  據史籍《左傳·昭公十七年》中的記載,周敬王姬丐(姬匄,東周王)執政時期(公元前519~前476年在位),朝堂上個大夫名叫萇弘。

  萇弘,字敘,公元前575/565~前492年待考,古資中人(今四川資陽雁江區)。

  據典籍《圖經》中記載:“萇弘,資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數里之內土色尚青。”

  周敬王繼位後,和西王姬朝長期相互攻伐,爭奪帝位,在此期間,萇弘曾為周敬王的復國竭忠盡智。六年後的周敬王六年(晉頃公姬棄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萇弘爭取到晉頃公以及晉國範氏和中行氏兩大貴族勢力的支援,因此周敬王在晉國軍隊的幫助下,徹底擊敗姬朝,鞏固了王位。

  在周敬王二十七~二十九年(晉定公姬午十九~二十一年,公元前493~491年),晉國發生了“六卿之亂”事件,由於萇弘出面幫助範氏和中行氏,對趙氏家族集團不利,因此趙簡子派遣大夫羊舌肸(叔向)對周敬王施反間計,萇弘由此被生性多疑的周敬王殺害,終年八十三歲或七十三歲,待考。據典籍《莊子·外物篇》中的記載:“萇弘,蜀人,被殺之後,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後化為碧。”後世的千古成語“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萇弘化碧”等,即由此而來。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與周敬王交談樂禮。孔子在齊國久仰其名其才,於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專程前往周王室去造訪萇弘,並求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

  孔子在請教萇弘韶樂與武樂異同後,問萇弘道:“武樂與韶樂孰為軒輊?”

  萇弘道:“武樂為周武王之樂名,韶樂為虞舜之樂名。若以二者之功業論,舜是繼堯之後治理天下,武王伐紂以救萬民,皆功昭日月,無分軒輊。然則就樂論樂,韶樂之聲容宏盛,字義盡美;武樂之聲容雖美,曲調節器卻隱含晦澀,稍遜於韶樂。故爾武樂盡美而不盡善,唯韶樂可稱盡善盡美矣!”

  對於萇弘的博學施教,孔子稱謝不迭。

  第二年的周敬王三年(齊景公姜杵臼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又前往齊國專門聆聽了韶樂的演奏,當時孔子聞樂後手舞足蹈,如醉如疾,樂得“三月不知肉味”。

  對於孔子與萇弘的會晤,史稱“訪弘問樂”,其後孔子傳授三千弟子的六藝(禮、樂、書、詩、易、春秋)中,“樂以發和”的思想即源於萇弘的樂學理論。

  在萇弘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萇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萇氏正宗。

  萇氏族人大多尊奉萇弘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西南夷,出自古代蜀地夷侯萇氏,其源待考。

  據漢朝時期的《繁長張禪等題名碑》上碑刻的記載中有“夷侯萇竟舒”,這說明在西蜀地區少數民族中即有萇氏,且為其大姓之一。

  近有學者指認上述第一個淵源中的萇弘即為西蜀人,所以應出西南夷族,因為傳說他就是古資中人。據說,人們在四川省資中縣中,發現了萇弘早年讀書之地的遺蹟,即發輪鎮龍水村中的“萇弘讀書檯”等,因此還建有“萇弘祠”。

  可惜,此考古鑑證不足,因此民情可宥,世毋定論且仍有爭議,只能有待進一步考證。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萇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群體,現今人口約八千,排在七百七十三,在臺灣名列在第八百二十二位,望出魏郡。

  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華山鎮有萇家莊,據說是明朝初期有萇氏族人遷來該地,因以為名。當代萇氏族人在安徽、河南等省份有大量分佈。

  河南省內黃縣宋村鄉有一東溝村大部都姓萇。

  河南省封丘縣魯崗鄉萇寨村、馮村鄉大里薛村、居廂鄉大沙村都是萇姓為主

  湖北省丹江口市柳河口村4組(原蒼子溝村2組)大多都姓萇,現有大部分因“南水北調”工程搬遷至天門多寶鎮,第二次為國家的水源儲備建設背井離鄉。

  安徽主要分佈在泗縣大莊鎮。

  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萇家莊村,大多都為萇姓,除外來姓氏蘇氏,其餘均為萇姓,傳聞是明朝燕王掃北時期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此地。

【郡望堂號】

  郡望

  魏 郡:秦、漢之際劉邦置郡,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其時轄地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國時期轄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內黃縣、臨漳縣、浚縣、河北省大名縣、魏縣、成安縣、山東省冠縣之間一帶地區。北周末年遷治到安陽。隋朝時期改為相州魏郡。唐朝時期改為為相州鄴郡(今河南安陽),而魏郡之名則移給魏州。

  堂號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鄴郡堂、臨漳堂。

  典樂堂:據唐朝詩人韓愈《師說》一文中記載:孔子師萇弘、郯子、師襄、老聃。各師教藝不同,萇弘教孔子學音樂,故:由萇弘指點,孔子學音樂而得名,因此萇氏堂號稱“典樂”。

  字輩

  安徽泗縣萇氏字輩:“國克學錫獻祥雲鳳光瑞宜禎道德傳遠後世昌隆維善碩慶端正方明承恩先澤修深永恆有賢思聖泰至安寧廣懷仁義吉兆興榮尊禮守訓培才育英”。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黃金易筆;

  碧血埋冤。

  ——上聯說唐朝時期的制筆藝人萇鳳,文學家羅隱很喜歡他制的筆,贈給他百幅雁頭箋。士大夫們聽說後,懷揣著金子去問筆價,也有的用彩羅大組(用彩色絲織成的寬頻子)去換他的筆。下聯說東周時期的景王、敬王時的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萇弘,又稱萇叔。劉文公與晉國的範氏世代為婚姻,在晉國卿大夫的內訌中,萇弘幫助範氏,晉卿趙鞅為此事來周聲討,萇弘被周人殺死。神話傳說中他的血三年化為碧玉。後來,人們常用“碧血”稱為正義而流的血。

  【祠堂古蹟】

  萇弘墓

  萇弘墓位於偃師市山化鎮化村,北依邙山。萇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2003年8月,萇弘墓旁發現一通明代所立的“周大夫萇弘墓”碑,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記載萇弘墓情況的墓碑。2007年10月,萇弘墓及墓碑被公佈為洛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典故軼事】

  1:學識淵博解人惑 孔子問樂啟新思

  萇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出生年月不詳,在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手下任大夫一職。

  史料記載,萇弘的主要職責是觀測天象、推演曆法、占卜兇吉,對周王室的出行起居、祭祀戰事等進行預測,對自然變化、天象變化進行預報和解釋。司馬遷也曾把他作為天文學家記入《史記》。

  萇弘學識淵博,《淮南子》描述他:“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歷律之數,無所不通。”

  萇弘不僅是天文學家、政治家,還擅長於樂。樂指的是音樂、詩歌、舞蹈等。公元前518年,孔子自曲阜西行至洛邑,向老子請教禮制,並特意去拜訪萇弘,向其學習有關樂的知識。孔子與萇弘的會晤,史稱“訪弘問樂”。後來,孔子“六藝”理論中的“樂以發和”思想即源於萇弘的樂學理論。萇弘與孔子的師生情誼也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2:萇弘化碧

  東周景王時,萇弘任上大夫。景王死後,王族內亂,萇弘和卿士劉文公聯手,借晉國幫助平亂,輔立王子匄即位,史稱周敬王。萇弘忠心耿耿,盡心竭力,又有修齊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君臣同心戮力,欲復興王室。但是,他們的做法,引起諸侯國中一些政客的嫉恨,衛國大夫彪傒說:“周王朝自從幽王昏亂以來,至今已歷十四世了。

  萇弘還想復辟,一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不久,晉國的範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六卿內訌,範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滅。範氏原為晉國執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劉文公有姻親關係。因此,在晉國內亂時,周王室明顯地站在範氏和中行氏一邊。趙、智、魏、韓四氏滅了範氏和中行氏後,接著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援範氏和中行氏的人。他們知道劉文公根基深、地位高,無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懲治萇弘,而周敬王認為萇弘是輔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懲處他。

  晉國正卿趙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用陰謀詭計離間周敬王和萇弘的君臣關係。他故意頻繁地同萇弘接觸,有時密談到深夜才告辭,試圖引起周敬王和劉文公的懷疑。最後,叔向去晉見周敬王時煞有介事地說:“大王,我們晉國已經查明範氏、中行氏之亂與萇弘無關,你不必再追究萇弘了。我也便告辭回國覆命去了。”叔向臨走時,故作匆忙狀,不慎把袖中一封偽造的信件遺落在殿階上。

  內侍把信件撿起來交給周敬王。周敬王開啟一看,竟是萇弘寫給叔向的密信。信曰:“請轉告晉君,儘速發兵攻打周國,我將迫使敬王廢黜劉氏,以作內應”云云,周敬王把信傳給劉文公,劉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說,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萇弘,誅滅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輔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終還是把萇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蠻荒蜀地去了。

  萇弘有口難辯,悲憤交加,沒想到自己對周王室一片忠心,到頭來卻因一封假信,竟落得如此悲慘結局!他到蜀地後,鬱鬱寡歡。不久便剖腹開膛自殺了。萇弘的冤死,引起了當地吏民的憐惜同情,他們把萇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來埋葬,立碑紀念。三年後,掘土遷葬,開啟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瑩剔透的碧玉。

【家訓格言】

  先祖少小讀書狂,天文歷數擎天綱。

  輔佐三朝心力竭,三年化碧見忠腸。

  為念祖恩續族譜,誓把祖德更發揚。

  互助互愛互勉勵,縱隔萬里如一堂。

  更想養兒和養女,先須孝敬爹和娘。

  父母至高兒女厚,敬重父母莫輕狂。

  疼愛妻子如自己,孝敬公婆似爹孃。

  夫妻平等互敬重,兄弟姐妹禮相讓。

  長慈孝悌多和氣,團結和睦樹榜樣。

  富貴不淫貧不移,莫貪偷盜私自漲。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劣名揚。

  治家積德不積財,教導兒女當自強。

  富貴多不過三代,依賴必釀惡下場。

  讀書學習高技能,生活永遠有保障。

  走遍天下靠學問,沒有才能空愁腸。

  賭博酗麗如砒霜。勤免節約是寶藏。

  寬厚待人最為樂,受人寸恩報一仗。

  仗勢欺人施不得,打鬥尋仇必遭殃。

  族人若記愚此賦,世代康樂永久長。

——萇雲芳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