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魯氏姓圖騰(碧魯氏氏圖騰)
碧魯姓是中華少數民族的複姓之一,讀音作bì lǔ(ㄅㄧˋㄌㄨˇ),滿語為“Biru”。源於滿族,是出自清朝時期滿族碧魯氏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今大多省文簡改漢化為何氏、畢氏、異氏等。
【得姓始祖】
(暫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滿族,出自清朝時期滿族碧魯氏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碧魯氏,亦稱弼嚕氏、必祿氏,滿語為Biru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烏拉(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包括烏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孫扎泰、俄漠、優哈爾、斐優等一帶)、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黑龍江沿岸等地。
在清朝晚期以後,滿族畢嚕氏多冠漢姓為何氏、畢氏、異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大和族,出自抗日戰爭後日寇遺留孤兒,屬於以夷語諧音漢化為氏。
抗日戰爭結束後,日寇軍民被從東北三省大遣返的過程中,遺棄有許多嬰兒和兒童,被善良的中國人民所收養,其中在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香坊區有一由日本商人高橋真男於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開辦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時稱“大日本帝國滿洲哈爾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分廠”,專為侵華日寇關東軍生產和提供啤酒等飲料。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後,日寇敗退。該酒廠有一對滿族工人夫婦倆,好心收養了四個年齡大小不一的日本遺棄兒童,由於不知其姓名,所以就乾脆給其取了一個既朗朗上口、又有些滑稽的日本姓氏“ビール”,意為“啤酒”,按其讀音滿語就是“Biru”,漢化則為“碧魯”,因此就稱這四個孩子為碧魯氏,後來的戶籍登記按例改為何氏。
如今,這四子早已經在改革開放後的1989年“日本遺孤返日”大潮中回到日本,據說皆在京都滋賀縣生活,日子皆不大好過。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碧魯氏是比較典型的滿族姓氏,如今大多省文簡改漢化為何氏、畢氏、異氏等,融入各氏大家族,碧魯氏複姓已經很少再被稱呼,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望出遼東,今主要分佈在東北地區。
【郡望堂號】
郡望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淩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改為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末地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禎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堂號
遼東堂:以望立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