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姓圖騰(西門氏圖騰)
西門姓是中華複姓之一,來源於春秋時期,當時鄭國有一位大夫居住於城的西門,其子孫便以“西門”為姓。西門姓重要人物有戰國時期魏國官吏西門豹。西門姓在北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四百八十六位,當今人口不足一千人,排名在第一千七百六十七位。
【得姓始祖】
石厚:是春秋時期的衛國大夫,是姬州籲的心腹臣子,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衛州籲之亂”的核心人物。在石厚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西門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西氏、門氏者,皆世代相傳。
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勳。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居住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鄭大夫居西門,因氏焉。”春秋時期,鄭國有個大夫居住在鄭國都城(今河南新鄭)的西門,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居地名稱為姓氏,稱西門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西氏、門氏者,皆世代相傳。
源流二
源於姜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有大夫居住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大夫居於城池的西門,其子孫也有以西門為姓氏者,稱西門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西氏、門氏者,皆世代相傳。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魏國官吏西門豹之後,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據史籍《姓苑》記載:“西門豹之後,改為西門氏。”戰國時期,魏國在魏文侯魏斯執政時期(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屬下有一個大夫叫“豹”,是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他曾立下赫赫戰功,賜居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的西門,因稱西門豹。後出任鄴縣令尹(今河北臨漳鄴鎮,一說今河南安陽北十八公里處)。
在西門豹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西門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西氏、門氏、豹氏等,皆世代相傳。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衛國大夫石厚居住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石厚,是春秋時期的衛國大夫,是姬州籲的心腹臣子,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衛州籲之亂”的核心人物。
春秋早期,衛國第十一代君主衛莊公姬揚有三個兒子:長子姬完、次子姬晉,三子姬州籲。
姬州籲生性暴戾好武,善於談兵,因此深受喜歡以強硬實力治國的衛莊公之喜愛。不料姬州籲就此竟然為所欲為起來。
當時,衛國大夫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對姬州籲的作為很不滿,曾忠言直諫衛莊公:“臣聞愛子,教以義方,費納於邪。夫寵過必驕,驕必生亂。”並以“六逆”、“六順”陳之。然而,衛莊公溺愛小兒子姬州籲,根本就不聽忠言,對姬州籲聽之任之,終於埋下了禍根。
衛莊公逝世後,長子姬完繼位,即衛桓公。衛桓公生性懦弱,大夫石碏知其作為不大,便告老辭朝。沒有前朝重臣的監管,姬州籲更是肆無忌憚,驕橫奢靡。
石碏有個兒子叫石厚,聰明已極,卻不學好,他與姬州籲交情甚密,時常並車出獵,肆意所為,以騷擾百姓為樂。石碏曾鞭責其子五十下,禁其於府中,不許出入。然而石厚卻越牆逃出,乾脆住進了姬州籲的府中,竟不再回家,從此二人更加打得火熱。石蠟也無可奈何。
原來衛莊公的夫人乃是齊國東宮得臣之妹,名曰莊姜,貌美而無子。次妃乃陳國之女,名曰厲媯,亦不生育。厲媯之妹,名曰戴媯,隨姊嫁衛,生下的就是長子姬完和次姬晉。莊姜性不嫉妒,撫育姬完如己子,又進宮女於衛莊公,衛莊公與宮女生下三子姬州籲,原先賜居於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的西門。
重臣石碏歸隱後,姬州籲便日夜與石厚商量篡奪君位之計。
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周桓王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農曆3月,適逢周平王崩訃適至,周桓王新立,衛桓公欲到周王室吊賀。
古代弔喪,人們都要經過西門出行,石厚認為時機來了,遂對姬州籲說:“大事可成矣!明日主公往周,公子可設餞於西門,預伏甲士五百於門外,酒至數巡,袖出短劍而刺之。手下有不從者,即時斬者。諸侯之位,唾手可得。”姬州籲當然大悅,提前命令石厚領親信壯士五百人埋伏西門之外。姬州籲在西門府邸早已排下筵席,之後親自駕車,迎衛桓公至自己的行館。
當衛桓公進門後,州籲躬身進酒曰:“兄侯遠行,薄酒奉餞。”
衛桓公一無所知,說道:“又教賢弟費心。我此行不過月餘便回,煩賢弟暫攝朝政,小心在意。”
姬州籲假意道:“兄侯放心。”
酒至半巡,姬州籲起身滿斟金盞,進於衛桓公。衛桓公一飲而盡,亦斟滿杯回敬弟弟姬州籲。姬州籲雙手去接,假裝失手,墜盞於地,慌忙拾取,親自洗滌。衛桓公不知其詐,命取盞更斟,欲再敬姬州籲。姬州籲乘此機會,急騰步閃至衛桓公背後,抽出短劍,從後刺之,刃透於胸,即時傷重而亡。
當時從駕的那些臣子們,素知姬州籲武力勝眾,石厚又親引五百名甲士圍住公館,大家自度氣力不加,只得降順。姬州籲以空車載衛桓公之屍殯殮,託言暴疾。於是,姬州籲遂代立為君。而衛桓公之弟姬晉則逃奔邢國去了。這段歷史,史稱“衛州籲之亂”。
姬州籲軾君篡位之後,入主衛宮,拜石厚為上大夫,賜居於已之故邸西門。
姬州籲弒兄而立,又窮兵黷武,因此衛國人都不擁戴他。於是,姬州籲便讓石厚去請教其父石碏“安定君位之策”。這老臣石碏早就想除掉二人,於是將計就計,讓二人赴陳國去請求陳桓公媯鮑在朝覲周天子時幫說好話,以定其位。姬州籲與石厚二人傻呼呼地上了大當,石碏則早與陳桓公安排了計策。
周桓王二年(衛宣公姬晉元年,陳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18年),當姬州籲與石厚二人一到陳國後,陳桓公當即拘留了二人,然後將姬州籲關押在濮城(今河南濮陽舊濮城),將石厚關在陳國國都,使他倆不能稍通音信。
之後,陳桓公通知衛國諸臣,石碏即派右宰為使臣至陳國,下令其在濮城誅殺了姬州籲,又令自己的家宰獳羊肩殺掉親生兒子石厚,為衛國除掉了二害。之後,再去邢國迎回公子晉為衛國君主,是為衛宣公。
左丘明在撰寫這段歷史時感嘆道:“石碏,純臣也……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在石厚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西門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西氏、門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按:
石碏《六逆、六順》之陳:“賤妨貴、少凌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是謂六順也。”
六逆:即卑賤的妨害高貴的,年幼的欺凌年長的,疏遠的離間親近的,新人離間故人,權勢小的超越權勢大的,淫邪破壞道義。
六順:即國君行事合乎道義,臣子奉命執行,父親慈愛,兒子孝順,哥哥友愛,弟弟恭敬。
【遷徙分佈】
遷徙
西門氏首出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鄭都在今河南新鄭,是西門氏的發祥地,其族人在較長的時間內在該地居住繁衍。後來因遷徙、避難等原因,逐漸向周邊地區擴充套件。
漢朝以後,西門氏族人以豫、皖地區為主要居住區,以梁郡為郡望。宋朝以後,西門氏族人在史籍中已十分寡見了。
分佈
西門氏複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在北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四百八十六位,當今人口不足一千人,排名在第一千七百六十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縣南一帶)、魏郡(漢高帝初置。相當於今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
如今在北京、上海、山東等地,還有極少數量的西門氏族人零星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梁郡:亦稱梁國、梁國郡,始建於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碭郡,治所在淮陽(今河南商丘),下轄八縣,其範圍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權及安徽碭山、山東曹縣諸地。三國曹魏時期始改為梁郡,南北朝宋國定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碭山)。北魏時期又回故治,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後曾以宋州為梁郡。唐朝時期為睢陽郡。
魏郡:秦、漢之際劉邦置郡,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其時轄地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國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內黃縣、臨漳縣、浚縣、河北省大名縣、魏縣、成安縣、山東省冠縣之間一帶地區。北周末年遷治到安陽。隋朝時期改為相州魏郡。唐朝時期改為為相州鄴郡(今河南安陽),而魏郡之名則移給魏州。
堂號
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稱梁國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臨漳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源自鄭國;
姓啟西門。
——佚名撰西門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門姓的得姓源流。
五言通用聯
禁河伯娶婦;
知光武興王。
——佚名撰西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魏文侯時鄴令西門豹,主持開鑿水渠十二條,引漳河水灌溉農田,發展農業生產。當地三老(掌管教化的鄉官)勾結女巫,騙取錢財,每年要選民間處女投入漳河,說是為河伯(河神)娶媳婦。西門豹把三老、女巫投入河中,才除去這一陋俗。下聯典指漢代道士西門君惠。“光武”,指東漢光武帝劉秀。
八言通用聯
西風瑟瑟,金聲玉振;
門庭濟濟,人壽年豐。
——佚名撰西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西門複姓“西門”二字的嵌字聯。
引河灌田,庶民獲利;
投巫於水,陋習始革。
——佚名撰西門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戰國時,魏國有西門豹,魏文侯時為鄴令,他動員百姓開渠十二條,引水灌田,民得其利。又投巫人於漳河,“河伯娶婦”陋俗始革。
【祠堂古蹟】
西門豹祠
西門豹祠屬於古鄴城歷史遺蹟的一部分,一處位於河南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北豐村,另一處位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南仁壽村西門豹因為治理漳河有功,很受人民愛戴敬仰,後人修祠建廟,以為祭祀。另外在現在漳河的北岸河北境內發現了有關西門豹祠的文物。
現存的西門豹祠,又稱大夫祠,明朝《河南總志》記載是北齊天寶年間建造,但是後來考證大概建於東漢年間,北齊為後來修葺的。該祠於1924年毀於戰火,現僅存宋、明、清和民國時的石碑,但是大部分石碑上字跡漫漶,難以辨認年代了。
西門豹祠是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的典型景點,現在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典故軼事】
1:石碏大義滅親
衛國大夫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對姬州籲的作為很不滿,曾忠言直諫衛莊公:“臣聞愛子,教以義方,費納於邪。夫寵過必驕,驕必生亂。”並以“六逆”、“六順”陳之。然而,衛莊公溺愛小兒子姬州籲,根本就不聽忠言,對姬州籲聽之任之,終於埋下了禍根。
衛莊公逝世後,長子姬完繼位,即衛桓公。衛桓公生性懦弱,大夫石碏知其作為不大,便告老辭朝。沒有前朝重臣的監管,姬州籲更是肆無忌憚,驕橫奢靡。
石碏有個兒子叫石厚,聰明已極,卻不學好,他與姬州籲交情甚密,時常並車出獵,肆意所為,以騷擾百姓為樂。石碏曾鞭責其子五十下,禁其於府中,不許出入。然而石厚卻越牆逃出,乾脆住進了姬州籲的府中,竟不再回家,從此二人更加打得火熱。石蠟也無可奈何。
原來衛莊公的夫人乃是齊國東宮得臣之妹,名曰莊姜,貌美而無子。次妃乃陳國之女,名曰厲媯,亦不生育。厲媯之妹,名曰戴媯,隨姊嫁衛,生下的就是長子姬完和次姬晉。莊姜性不嫉妒,撫育姬完如己子,又進宮女於衛莊公,衛莊公與宮女生下三子姬州籲,原先賜居於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的西門。
重臣石碏歸隱後,姬州籲便日夜與石厚商量篡奪君位之計。
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周桓王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農曆3月,適逢周平王崩訃適至,周桓王新立,衛桓公欲到周王室吊賀。
古代弔喪,人們都要經過西門出行,石厚認為時機來了,遂對姬州籲說:“大事可成矣!明日主公往周,公子可設餞於西門,預伏甲士五百於門外,酒至數巡,袖出短劍而刺之。手下有不從者,即時斬者。諸侯之位,唾手可得。”姬州籲當然大悅,提前命令石厚領親信壯士五百人埋伏西門之外。姬州籲在西門府邸早已排下筵席,之後親自駕車,迎衛桓公至自己的行館。
當衛桓公進門後,州籲躬身進酒曰:“兄侯遠行,薄酒奉餞。”
衛桓公一無所知,說道:“又教賢弟費心。我此行不過月餘便回,煩賢弟暫攝朝政,小心在意。”
姬州籲假意道:“兄侯放心。”
酒至半巡,姬州籲起身滿斟金盞,進於衛桓公。衛桓公一飲而盡,亦斟滿杯回敬弟弟姬州籲。姬州籲雙手去接,假裝失手,墜盞於地,慌忙拾取,親自洗滌。衛桓公不知其詐,命取盞更斟,欲再敬姬州籲。姬州籲乘此機會,急騰步閃至衛桓公背後,抽出短劍,從後刺之,刃透於胸,即時傷重而亡。
當時從駕的那些臣子們,素知姬州籲武力勝眾,石厚又親引五百名甲士圍住公館,大家自度氣力不加,只得降順。姬州籲以空車載衛桓公之屍殯殮,託言暴疾。於是,姬州籲遂代立為君。而衛桓公之弟姬晉則逃奔邢國去了。這段歷史,史稱“衛州籲之亂”。
姬州籲軾君篡位之後,入主衛宮,拜石厚為上大夫,賜居於已之故邸西門。
姬州籲弒兄而立,又窮兵黷武,因此衛國人都不擁戴他。於是,姬州籲便讓石厚去請教其父石碏“安定君位之策”。這老臣石碏早就想除掉二人,於是將計就計,讓二人赴陳國去請求陳桓公媯鮑在朝覲周天子時幫說好話,以定其位。姬州籲與石厚二人傻呼呼地上了大當,石碏則早與陳桓公安排了計策。
周桓王二年(衛宣公姬晉元年,陳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18年),當姬州籲與石厚二人一到陳國後,陳桓公當即拘留了二人,然後將姬州籲關押在濮城(今河南濮陽舊濮城),將石厚關在陳國國都,使他倆不能稍通音信。
之後,陳桓公通知衛國諸臣,石碏即派右宰為使臣至陳國,下令其在濮城誅殺了姬州籲,又令自己的家宰獳羊肩殺掉親生兒子石厚,為衛國除掉了二害。之後,再去邢國迎回公子晉為衛國君主,是為衛宣公。
左丘明在撰寫這段歷史時感嘆道:“石碏,純臣也……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2:西門豹治鄴
戰國時期,魏國在魏文侯魏斯執政時期(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屬下有一個大夫叫“豹”,是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他曾立下赫赫戰功,賜居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的西門,因稱西門豹。後出任鄴縣令尹(今河北臨漳鄴鎮,一說今河南安陽北十八公里處)。
西門豹到達鄴縣後,會集地方上年紀大的長老們,問他們有關老百姓生活的情況。
這些長老們說:“苦於給河伯娶媳婦,因為這個緣故,本地民窮財盡。”
西門豹很奇怪,就問這是怎麼回事。老人們回答說:“鄴縣的三老(掌管鄉民教化的鄉三老)、廷掾(縣府助理)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徵收賦稅搜刮錢財,收取的這筆錢有幾百萬,其實他們只用其中的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媳婦,而和祝巫一同瓜分那剩餘的錢。到了為河伯娶媳婦的時候,女巫行巡檢視到哪家小戶的漂亮女子,便說‘這女子合適作河伯的媳婦’。馬上下聘禮娶去。給她洗澡洗頭,給她做新的絲綢花衣,讓她獨自居住並沐浴齋戒;併為此在河邊上給她做好供閒居齋戒用的房子,張掛起赤黃色和大紅色的綢帳,這個女子就住在那裡面,給她備辦牛肉酒食。這樣經過十幾天,大家又一起裝飾點綴好那個象嫁女兒一樣的床鋪枕蓆,讓這個女子坐在上面,然後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著,漂了幾里便沉沒了。因此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都擔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們去,因此大多帶著自己的女兒遠遠地逃跑。也因為這個緣故,鄴縣越來越空蕩無人,以致更加貧困,這種情況從開始以來已經很長久了。祝巫們在老百姓中間散佈的俗語是:‘假如不給河伯娶媳婦,就會大水氾濫,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
西門豹聽完,不動聲色地說:“到了給河伯娶媳婦的時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邊去送新娘,有幸也請你們來告訴我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這個女子。”老人們都答應了。
到了為河伯娶媳婦的日子,西門豹到河邊與老人們相會。當地的三老、官吏、有錢有勢的人、地方上的父老鄉親們也都會集在河邊,看熱鬧來的老百姓也有數千人。
那個女巫是個老婆子,已經七十歲,跟著來的女弟子有十來個人,都身穿漂亮的絲綢以上,站在老巫婆的後面。
西門豹說:“叫河伯的媳婦過來,我看看她長得漂亮不漂亮。”女巫的女弟子馬上扶著這個女子出了帷帳,走到西門豹面前。
西門豹看了看這個女子,回頭對三老、巫祝、父老們說:“這個女子不漂亮,麻煩大巫婆為我到河裡去稟報河伯,需要重新找過一個漂亮的女子,遲幾天送她去。”說完,就下令差役們一齊抱起大巫婆,把她拋到河中。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巫婆為什麼去這麼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個弟子拋到河中。又過了一會兒,說:“這個弟子為什麼也這麼久?再派一個人去催催她們!”又拋一個弟子到河中。就這樣,總共拋了三個弟子。
西門豹說:“巫婆、弟子,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說清楚。請三老替我去說明情況。”於是手下差役們又把三老拋到河中。
西門豹彎著腰,恭恭敬敬,面對著河站著等了很久。長老、廷掾等在旁邊越看越驚慌害怕。
西門豹說:“巫婆、三老都不回來,怎麼辦?”想再派一個廷掾或者豪紳到河裡去催他們。這些人立即都嚇得在地上叩頭,而且把頭都叩破了,額頭上的血流了一地,臉色象死灰一樣。
西門豹說:“好了,暫且留下來再等他們一會兒。”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廷掾可以起來了,看樣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們都散了吧,離開這兒回家去吧。”
西門豹此舉之後,整個鄴縣的大小官吏們、豪門強勢們和百姓們都驚恐異常,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再提起為河伯娶媳婦的事了。
接著,西門豹徵發老百姓開挖了十二條渠道,把黃河水引入渠道,使農田都得到灌溉。在那時,百姓們嫌開渠勞累,都不大願意去。西門豹就說:“老百姓可以和他們共同為成功而快樂,不可以和他們一起考慮事情的開始。現在父老子弟雖然認為因我而受苦,但我可以肯定百年以後,父老子孫們會想起我今天說過的話。”果然,後來鄴縣由於能得到水利工程的優勢便利,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老百姓們因此而家給戶足,生活富裕。
3:先見之明的西門季玄
唐懿宗李漼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同昌公主出嫁。
公主的宅第在京城長安的廣化裡,皇上賜給她五百萬貫錢。而且將宮中內庫珍藏的各種珍寶幾乎都給了同昌公主,讓她用這些珍寶來裝修她的新宅。
公主的新宅,房屋的門窗沒有不用這些珍寶裝飾的。更為奢華的是,宅內的水井,搗藥的藥臼,貯放食物的櫃廚,存放飲用水的水槽,以及鐺、釜、盆、甕等炊具,都是用黃金、白銀鑄制的。用金絲編制笊籬、簸箕、籮筐,用水晶、火齊珠、琉璃、玳瑁等鑲嵌床鋪,床腳下支著黃金、白銀製作的龜、鹿。還用五彩玉石雕琢成器皿等用具,將各種珍寶鑲嵌在一塊製成圓桌。
皇上還賞賜給同昌公主黃金製成的麥子,白銀製成的粟米,一共好幾鬥。這些金麥、銀粟,都是唐太宗在位期間條支國進獻來的。堂屋中架設連珠帳子,懸掛卻寒門廉,鋪犀牛皮褥子,睡用象牙做裝飾的竹蓆,以及鄉有龍鳳圖案的床上用品。連珠帳,是將珍珠串起來編製成的。卻寒廉,類似玳瑁花斑,紫色的,據說是用卻寒鳥骨作成的,但是不知道產在哪個國家。還有鷓鴣枕,翡翠匣,神絲繡被等華貴物品。鷓鴣枕,用七種珍寶鑲嵌成鷓鴣圖案。翡翠匣上面裝飾有翠羽。神絲繡被上面,繡有三千對鴛鴦,期間繡上奇花異葉,精巧華麗可想而知啊!而且繡被上還縫綴上靈粟珠。這種珠子只有米粒那麼大,五色斑斕,耀人眼目。還有用犀骨製作的妝飾品,帶上它後可以使你消除忿怒。它的樣子,犀骨雕琢成如彈丸樣的圓珠,埋入土中不會朽爛。還有用如意玉做的枕頭之類的東西,上面有七個孔,是通明的形狀。
還有碧色寶石帳幕,絞布巾,火蠶綿,九玉釵等物。這件帳幕顏色象碧色寶石,寬三尺,長一百尺,非常輕、薄,而且透明,是無以倫比的。將它在空中張掛起來後,紋絡疏朗,象有碧絲穿著珍珠一樣,雖然遇到下大雨、暴雨,也一點不能淋溼它。聽說是用睡香膏塗搽的緣故。
絞布巾,就是手巾,公主的絞布巾象雪一樣的潔白,光亮柔軟沒有東西能和它相比。而且用它擦拭手臉,沾水不溼,用一年也沾不上灰塵汙垢。這兩件東西,據說是在鬼谷國得到的。
火蠶綿產自火洲,用它絮一件棉衣,止用一兩就夠了,稍稍用得多了些,穿在身上烘烤得你就受不了。
九玉釵上雕刻有九隻鸞鳳,呈九種顏色,它上面鐫刻著“玉兒”兩個字。製作得精緻、巧妙、奇特,是人工完全製作不出來的。有人在金陵得到這隻九玉釵,將它進獻給同昌公主,公主賞賜給他特別豐厚的酬謝。
一天,白日裡同昌公主躺在床上小憩,夢見一位身穿紫絳色衣服的使女傳話給她,說南齊的潘淑妃來取這隻九玉釵。夢醒後,公主將夢中的情形告訴給她身邊的人。後來同昌公主死後,這隻九鸞釵也不知道上哪裡去了。
同昌公主的母親韋氏對這件事感到奇異,就將情況如實告訴了諸位門客。有的門客說:“玉兒即潘妃的小名。得到奇珍異寶,不可以將它們都佩戴在身上。”
自漢、唐以來,皇家公主出嫁,從未有過象同昌公主這樣盛大奢華的。同昌公主乘坐七寶步輦。輦的四角綴有五色錦香囊,囊裡裝的是辟邪香、瑞麟香、金鳳香,都是外域國家進獻的貢品。其間摻糅著龍腦香料金屑粉等。輦上用水晶、瑪瑙、避塵犀等寶物鏤成龍鳳花木的各種形狀,上面都絡潔著珍珠、玳瑁等。輦上的流蘇是用金絲製作的,並且用輕玉雕刻成各種飾物。同昌公主乘坐這具步輦,每次出遊都滿街溢香,瑩光耀日。耀得圍觀的人眼睛都睜不開。
當時有宮中的太監到廣化裡酒樓來買酒,忽然互相詢問:“咱們坐在這裡,哪來的香氣?怎麼這樣特殊的香啊?”
同桌的一個太監說:“這不是龍腦香嗎?”
另一個回答說:“不是龍腦香。我小時候為嬪妃宮中辦事,經常聞到這種異香。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緣由在這裡聞到了。”於是,他問當爐賣酒的人。
賣酒人說:“同昌公主的駕輦僕伕,在我這裡用一件錦衣換酒喝。”
太監們讓賣酒人將這件錦衣拿出來給他們看看,果然這種異香是從這件錦衣上發出來的。太監們更加驚異,連連感嘆不息。
同昌公主身體患病後,懿宗皇上每天都派人賜送宮中的御膳和湯藥。從皇宮到同昌公主住的廣化裡,沿途送食品菜餚和湯藥的使臣接連不斷。皇上賜送的御菜有消靈炙、紅虯脯。賜送的御酒有凝露漿、桂花醅。賜送的御茶有綠花、紫英等。消靈炙,是一隻羊的肉,只取四兩,經過暑天毒熱,也不腐爛變臭。紅虯脯,不是真虯。但是將它盛在盤子裡,健縷象紅絲,高一尺,用筷子將它壓按,沒有三四分厚;不壓了,有恢復原狀。其它的食品饌餚,別人都不認識,叫不上名稱。
同昌公主的僕人每頓飯都吃的是這些宮中御膳,就象市井百姓人家吃糖咽菜一樣平常。
一天,所有韋氏家族的人都聚合在廣化裡同昌公主府上。桌上擺滿了各種名貴的菜餚,酷熱的暑氣讓人難以忍受。同昌公主命人拿出來澄水帛蘸上水後,掛在南窗上面,滿座的人頓覺涼氣透骨,都想披上棉衣遮寒。
澄水棉,有八九尺長,象布比布細,薄得透明可以照見人。據說其中有龍涎,因此夏天裡能消暑解熱啊。
韋氏家族裡的人喜愛玩紙牌。到了晚上,同昌公主用紅琉璃盤子,盛裝上夜光珠,讓僧祁用手端著站立在堂屋中間,夜光珠照耀屋中象白天一樣。
同昌公主剛剛患病時,召來術士米賓為公主祭神怯病,送給他香蠟燭作酬謝。米賓拿回家中點燃後,米賓的鄰人聞到一股異常的香氣。有的鄰人來到他家問是怎麼回事?未賓將實際情況告訴他,並拿出香蠟燭給鄰人看。這種香蠟燭二寸見方,一尺多長,上面飾有五彩紋飾。點燃它,一個夜晚也燃不盡,散發出來的濃郁強烈的香氣,百步開外都能聞到。燃出的蠟煙,在蠟上空形成樓閣殿臺的形狀。有人說蠟燭裡面含有蜃脂的緣故啊!
同昌公主的病越來越重了,御醫很難再給她開藥。
御醫上奏皇上,說:“需要用紅蜜白猿膏,吃了即可病癒。”
唐懿宗命令宮人盤檢宮中內庫,找到紅蜜幾石,是兠離國進獻來的貢品。白猿膏幾甕,是南海進獻來的貢品。雖然每天都用紅蜜、白猿膏為藥餌,始終沒有收到效驗。
同昌公主病死後,唐懿宗極其哀痛,親自為公主寫輓歌的歌詞,並讓滿朝大臣都跟他一塊兒寫。待到公主的遺體運回韋氏家中,祭日那天,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用黃金、玉石等為飾物作車輿服玩等祭品,在韋氏庭院中焚燒。韋家人爭搶著摟取焚燒後的灰燼,在裡面尋揀黃金、珠寶。
待到同昌公主下葬東郊那天,懿宗皇帝與同昌公主母親韋淑妃,都親臨延興門。從宮中內庫拿出金駱駝、金鳳凰、金麒麟,每隻都高几尺,作為儀從。至於陪葬的衣服、玩具,跟活人使用的一樣。每一種陪葬物品都有一百二十車。還用木雕刻宮殿好幾座。雕刻的龍、鳳、花、木、人、畜,無計其數。用絳羅綺繡作帳幕,上面穿絡黃金、珍珠、碧色寶石,這樣的車輿有一千多隊。喪葬隊伍所持的旗帳儀仗,佈滿街市,遮蔽天日。皇帝、皇后的飾有白色玉石佩飾的旌旗儀仗,都比往日增加了許多。
唐懿宗御敕身著紫服的尼姑和女道姑,在送葬隊伍前面為引導。焚燒的是升宵、百靈等香料,敲打的是歸天、紫金寶磬。豪華盛大的送葬隊伍長達二十多里。唐懿宗又賜予御酒一百斛,糕餅三十駱駝。每隻糕餅直徑二尺那麼大。用來賞賜給出殯送葬的雜役僕伕。
整個長安京城,在同昌公主下葬這天市民商販都停止營業,擠在路兩邊圍觀。每個人都擠得汗流滿面,唯恐落在後面觀看不見。待到同昌公主的靈車經過延興門,唐懿宗和韋淑妃失聲慟哭。裡外聽到哭聲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之悲傷哀痛的。
在這同一天,唐懿宗還下葬了他的奶孃。皇上親自寫了一篇《祭乳母》文,言詞質樸而情真意切。人們爭相傳誦。
從這以後,唐懿宗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總思念這件事情。有個叫李可及的人寫了一首《嘆百年曲》,進獻給唐懿宗。曲子與歌詞都哀怨感人,聽的人沒有不落淚的。唐懿宗詔令幾十個人組成演唱《嘆百年曲》的歌舞隊。從宮中內庫裡取出珍寶雕成首飾,取出絲絹八百匹,上面畫上魚、龍、波浪紋,用來作地圍子。每次演唱舞完後,都落得滿地的珠翠。李可及就是因為進獻《嘆百年曲》有功,竟然連續升任到大將軍,唐懿宗賞賜給他的物品價值過萬。但是李可及行為舉止一點也不檢點。
左軍容使西門季玄為人非常耿直,對李可及說:“你用取巧諂媚迷惑皇上,用不多久就會遭至殺頭之罪的啊!”
李可及仗恃唐懿宗對他的恩寵,一點也沒有收斂改正。李可及擅長唱歌,他在唐懿宗面前又飛眼又搖頭晃腦,接連不斷地編詞唱曲。轉瞬間,就能變化一百多種神態,而且不斷在變化神態。當時京城中的不才少年爭相效仿,稱這種演唱方法叫“拍彈”。
一天,李可及請假為他的兒子娶媳婦。唐懿宗說:“我馬上命人給你送去酒、面和米,用來作為祝賀你兒子結婚的賀禮。”李可及回到家中,不一會兒,一個太監擔著兩隻銀盒來到府上,每隻盒約有二尺多高,向李可及宣佈這是皇上賞賜的賀禮。起初,李可及真以為盒裡盛的是酒、米之類。待到開啟盒蓋一看,裡面盛的盡是黃金、珠寶。
唐懿宗還賞賜給李可及一隻銀麒麟,身高好幾尺。李可及用官庫的車將銀麒麟運回家裡。
西門季玄看到說:“今天受到皇上的賞賜用官車運回家裡,他日被抄家,也得用官車再將銀麒麟運回宮中內庫。這不是受賞,是白白地勞累牛腳啊!”
後來,李可及果然獲罪被流放到嶺外。過去唐懿宗賞賜給他的珍寶古玩,又都抄沒運回宮中內庫。
有見識的人說:“西門季玄可真是有先見之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