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姓圖騰(葛氏圖騰)
一、葛姓的來源
1-「葛」出自「嬴」姓。以國名為氏,夏代,有諸侯方國「葛」國,在今河南長葛縣,《孟子.騰文公》載; 湯居毫,與葛伯為鄰。其後有葛氏。
2-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賀葛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葛」氏。
3-又傳說葛氏為「古葛天氏之裔」,或雲在伏羲之前。
二、葛姓的郡望堂號
晉置頓邱郡,現在河南省清豐縣。望出梁國。
三、歷代名人
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約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採藥,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
葛長庚——字如晦,號海瓊子。南京瓊州人。博學多聞,工書善畫,尤精梅竹。開設命館太一宮,封為紫清真人。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晚號神霄散吏。著有《瓊海集》、《羅浮山志》。
葛雲飛——字鵬起。浙江山陰(今紹興)人。道光武進士。為人剛毅勇敢,廉潔正直。制寶刀兩把,分刻“昭勇”、“成忠”字以自勵。道光二十一年9月英軍再犯定海。他以定海主將身份,調來鄭國鴻、王錫朋二總兵共同抗敵,堅守陣地,奮戰六晝夜。十月一日三總兵中,他最後一個英勇戰死。著有《制械製藥要言》、《浙海險要圖說》、《名將錄》等。
葛泌--宋光宗的紹熙年間拜相。
葛書思--出名的孝子。
葛勝仲--浙江湖州治律極嚴的知府。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三支出自外來的姓。春秋周成王時有羌人葛姓,至南北朝鮮卑族姓賀葛氏集體改姓漢族葛姓,到清朝初期,世居遼寧的滿洲八旗中姓墨勒哲埒氏、格濟勒氏、格佳喇氏集體改姓葛氏。隨後,東北地區赫哲人姓葛依克勒氏,鄂倫春人姓葛瓦依爾氏、葛欽氏、萬瓦依爾氏,內蒙古地區蒙古人姓土默特氏等,均改本民族姓為漢族葛姓,並與當地漢人混居,一部分被同化後成為東北地區的漢人。因此,東北地區的葛姓中有一部分來自滿族。
歷史上葛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葛姓一直生潔在華北地區,東迂山東,南人河南。秦漢時期,葛姓已經南下江蘇、江西、安徽。唐、宋時期,葛姓繼續南下,東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都有了葛姓的分佈。
宋朝時期,葛姓近l8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3%,排在第七十九位。葛姓主要分佈於河北、江蘇,這兩省的葛姓大約佔葛姓總人口的55%,河北是葛姓的第一大省,約佔葛姓人口的28%。其次分佈在湖南、陝西、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全國形成了以北方河北、東南江浙為中心的兩大塊葛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葛姓15萬多,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三位。當時浙江、江蘇為葛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大約佔葛姓總人口的48%。其次分佈於甘肅、安徽、山東等地。浙江為葛姓第一大省,大約佔葛姓總人口的27%。這一時期,葛姓人口的移動方向是東南和西北,最終形成了以東南江浙和西北甘肅為中心的葛姓聚集地。
當代葛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葛姓的人口近l40萬,為全國第一百二十六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o.11%。自宋朝至今近1000年來葛姓人口增加率呈下降的態勢。目前葛姓的第一大省為江蘇,大約佔全國葛姓人口的18%,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是葛姓的主要分佈區,四省葛姓大約佔全國葛姓人口的49%。其次分佈於浙江、山東、黑龍江、遼寧、吉林、山西、內蒙古,七省區又佔葛姓人口3 1%。全國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沿海岸線向北,直入東北的葛姓分佈區。
葛姓在人群中分佈在蘇滬皖魯、浙江北部、河南東部、山西東南端、河北大部、京津、遼吉西部、黑龍江大部、內蒙古東部,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佈頻率為o.18%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1.2%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9.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2%的葛姓人群。在河北南部、鄂豫晉大部、陝寧、甘肅西部和東部、新疆西北、內蒙古中部、重慶北端、湖南東北、贛閩大部、貴州西段、四川南部、雲南大部、遼寧東部、吉林中部.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佈頻率為0.09%--0.18%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9%,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6.5%的葛姓人群。
家訓格言
葛氏家訓以明朝葛守禮的《家訓》最為樸素平直,其思想平易貼切。葛守禮為明朝大臣,嘉慶年進士,其官路三起三落,周旋於權臣相軋之間,“正色獨立,人以為難”。他為人剛直,為官清廉,有德有望。他結合自己的經歷諄諄告誡諸子:“修己遠利,表正風俗”,“敦倫理,摒嗜慾”。為宮“事事念民,為義為公”,“持發公平,宅心忠恕”,切勿“輕儕慢民,肆志傲物,倚勢附人”。旨在要求子孫卓然自立,廉靜無慾,留得清白。
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葛姓族譜34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葛姓族譜8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