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姓圖騰(吉氏圖騰)
吉的名義和圖騰
吉,即吉祥,本義好。會意字,以“士”、“口”示意,士人之口,多有善言。甲骨文和金文的吉字,像置兵器之刃首於ㄩ盧(一種圓形竹筐)之中,引申有吉利之義。吉禮,為古五禮之一,指祭禮,祭祀鬼神的禮儀,載於《周禮.春官.大宗伯》之中。吉人自然是專司此禮職人群的後代,由此產生了氏族的原始圖騰,形成了吉氏族,最終出現吉姓。
吉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吉姓源出主要有三支:吉夷氏、姑姓、兮姓。
第一支系出吉夷氏。吉夷氏,古代傳說中姓氏,繼次民氏之後,治世有因提紀十三氏,其第八氏為吉夷氏,為早於黃帝時代的氏族。吉夷氏之後有吉氏。
第二支系自姑姓。黃帝裔孫伯僬,封於南燕,其地東都燕縣,故地在今河南汲縣西,賜姓姞。在商朝時為侯國,進入周朝,改為吉。姑姓吉氏的歷史大約有3000年。
第三支出自兮姓。西周宣王時吉甫為師尹,師尹位於太師、太傅、太保三公之首,商、西周為輔弼之官,子孫或以官為尹氏,或以字為氏為吉氏。兮姓吉氏的歷史大約有30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加入吉姓的最重要的是少數民族的成分,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有:金陵吉氏,其先姓安,為西域安息國人,避仇移居南海,後遷金陵,改姓吉氏。清嘉慶年間兩廣總督吉思哈,滿州鑲白旗人,姓烏蘇氏,子孫以其名首字吉為姓。清時青海西寧土司吉保,西番人,為土族先民,後裔以吉為姓。
歷史上吉姓的分佈和遷移
宋朝時期,吉姓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一帶。
明朝時期,吉姓大約有6萬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八十位以後。當時吉姓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陝西、江蘇、山西,這三省吉姓大約佔吉姓總人口的72%,其次分佈廣東、河南、河北、四川、湖北等省。全國形成了以西北陝晉、東部江蘇為集中地的吉姓分佈區。
當代吉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吉姓的人口大約有49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04%,為全國第一百九十五位大姓姓氏。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山東、山西、海南,這四省大約佔吉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河南、黑龍江、雲南等地。江蘇是吉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吉姓總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魯蘇、山西、海南三塊吉姓聚集區。
吉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海南、桂黔雲大部、廣東南端、四川南部、重慶北部和西南、鄂皖蘇大部、河南、河北南端、魯晉陝大部、甘寧東部、黑龍江、吉林大部、內蒙古東北,吉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2%以上,其覆羲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8%,居住了大約72%的吉姓人群。
吉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吉姓的郡望有馮翊、楚郡、洛陽。吉姓的重要堂號有“純孝"。“純孝”堂號典出南朝梁的吉翂。吉翂在15歲時,父親遭人誣陷被判死刑,他到朝廷擊鼓鳴冤,為父申
訴,朝廷赦免了其父。為此,丹陽尹舉他為純孝,他謝絕接受。後來官萬年縣令,政績卓越。
家譜:目前上海圖書收藏吉姓族譜1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國的圖書館還收藏吉姓族譜2部。
名人頻率和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吉姓歷史歷代名人18名,佔總人數的0.04%,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七十二位;吉姓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史文學家總數的0.01%排在並列第三百二十五位;吉姓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7%,排在並列第一百六十七位;吉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六十一位。
歷史上重要的吉姓人物有:南朝宋徐州刺史吉翰,南朝梁孝子吉翂,梁秦二州刺史吉士瞻;唐朝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吉頊,戶部侍郎、詩人吉中孚;宋朝畫家吉祥;明朝成化進士、中書人吉人,順得知府、孝子吉孔嘉;清朝乾隆進士、通政使吉夢熊,太平天國祥侯吉文元,詩人吉亮工;民國抗日名將、寧夏省政府主席、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吉鴻昌。
吉姓血型
吉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O型佔34.2%,A型佔28%,B型佔29.1%,AB型佔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