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起源及歷史

柯姓圖騰_柯氏圖騰

柯姓圖騰(柯氏圖騰)

    柯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六十五位姓氏,在東南地區比較集中。當今柯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064%,總人口大約有80萬。
柯的名義和圖騰
   柯的本義是指斧子之柄。柯,握住斧柄用來伐木。柯,也是古人用的一種盂之類的器皿,用來盛飯。春秋時衛國人所用的盂,稱為柯。柯人與善於製作伐木用的斧柄,或製作盛物的盂的職業似有密切的關係。
柯姓的起源與演變

    柯姓源出有三:姬姓、姜姓和地名。
    第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時吳公子柯盧之後,因氏。吳公子柯盧,一作柯蘆。
    第二支出自姜姓。柯姓,春秋時齊太公之裔。齊大夫食採於柯澤,故地在今山東東阿西南,其後以邑為氏。
    第三支出自地名。柯,春秋是衛地,故地在今河南內黃北。居者或以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血液大規模加入柯姓早在南北朝時已經開始,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柯拔氏為柯氏,此後鮮卑人融入漢人中,成為河南柯姓望族。另外,西羌人也有柯姓。進入清朝後,東北的滿洲人、錫伯人、蒙古人,西北裕固人等,也出現柯姓。
歷史上柯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柯姓活動於江蘇、山東一帶。到唐朝時,柯姓已經分佈到南方各地,尤其是在福建。清乾隆年間柯姓進入臺灣。    .
    宋朝時期,柯姓大約有3萬3千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二十位以後。福建為柯姓的第一大省,約佔柯姓總人口的53.9%。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江西、浙江等。
    明朝時期,柯姓大約有12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五位。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江西、福建、廣西、浙江,這五省柯姓大約佔柯姓總人口的83%。安徽為柯姓第一大省,約佔柯姓總人口的20%。
當代柯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柯姓的入口大約有8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064%,排在全國第一百六十五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柯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浙江、廣東、福建、安徽、臺灣,這五省柯姓大約佔柯姓總人口的77%,其次分佈於湖北、江西、重慶、四川,這四省市的柯姓又集中了11%。浙江居住了柯姓總人口的20%,為柯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國形成以浙江、廣東為中心的東南沿海的柯姓人口分佈區。   
    柯姓在人群中分佈在浙滬、蘇皖贛大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閩臺粵瓊、廣西南部,柯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以上,最高可達0·8%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1%,居住了大約79%的柯姓人群。在蘇皖北部、河南東南、鄂渝大部、四川東部、陝西南部、甘肅中部、湖南東南、廣西北部、貴州南段、雲南東端,柯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o.06%一0.12%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7.6%,居住了大約9.7%的柯姓人群。
柯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與堂號
柯姓的郡望有濟陽、錢塘、齊郡、河南。柯姓以異鵲為其堂號。“異鵲”堂號典出北宋柯述。柯述官朝散大夫。他在漳州做官時,千方百計賑濟災民,並親自住在災區。這時有兩隻怪異的小鳥在他住的屋樑上壘了窩,等他回到住所,兩隻小鳥也跟著他.完成差事回漳州城時,兩隻小鳥飛著追他數十里,唧唧喳喳不忍離去。大詩人蘇軾曾有詩歌詠這件事。   
楹聯 柯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幅:
       榜登五老;獄無一囚。
       奎章精識;石篆雄文。
       奇僧指寶;賢母辭官。
家譜
    目前在國家圖書館收藏柯姓族譜3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國的圖書館還收藏柯姓族譜30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柯姓歷代名人33名,佔總名人數的0.07%,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九十八位;柯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9%,排在並列第一百五十八位;柯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
0.04%,排在並列第二百二十二位;柯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O.06%,排在並列第一百八十五位。
    柯姓歷代被載入史冊的名人有:北宋朝散大夫柯述;南宋梅州知州柯宋英;元朝奎章閣學士、畫家柯九思;明朝史學家柯維騏,陝西巡撫柯相,山西巡撫柯昶,雲南按察使柯暹,兩浙運使柯鳳翔;清朝鑲紅旗漢軍都統柯永蓁,湖廣巡撫柯永異,內閣中書柯崇樸,左都督柯永盛,醫學家柯琴,臺灣抗日武裝首領柯態;當代詩人柯仲平,上海市市長、國務院副總理柯慶施。
柯姓血型
    柯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7.4%,A型佔29.1%,B型佔25.9%,AB  型佔7.6%。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