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姓圖騰(鍾氏圖騰)
鍾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五十四位姓氏,在兩廣、江西、四川等地區比較常見。當今鍾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35%,總人口大約在440餘萬。
鐘的名義和圖騰:
鍾,本義是樂器。在金文中“鍾”有二形,一形“從金從童”,在這裡,金表示材質,則表示鍾能發洪亮之音,也表示由強壯的少年正在敲鐘之勢,表示響器。另一形“從金從重”,重表示有重量,也表示鍾為中空之器,表示容器。古代從事製造鍾器和能運作鐘樂器的氏族,以鍾為氏族的原始圖騰,以鍾命氏族和族徽,鍾人所居住的地方稱鍾,建立的城堡稱為鍾邑,最終發展為國家,出現鍾姓。
鍾姓的起源和演變:
鍾姓的起源主要有兩大支,嬴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於嬴姓。少吳氏之後有鍾離國。鍾離國始建於沂之承,在今山東臨沂境內。西周初,周公旦東征十七國時,鍾離是十七國之一,鍾離被迫與同族徐、濰夷、群舒等同遷於濰水流域,鍾離國南遷於安徽鳳陽東,春秋時成為楚國附庸,因地處吳楚兩國交匯處,為吳楚之必爭之地。公元前518年被吳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楚鄖公鍾儀即為贏姓鍾離國的後裔。這支嬴姓鍾氏有30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支出自子姓。春秋時吳滅鍾離,鍾離人投奔楚國,楚大夫箴尹宜昝遷鍾離人於湖北漢川東,築城鍾離,後來鍾儀封於鄖,在今湖北安陸,史稱楚鄖公。又,宋桓公曾孫伯宗為晉國大夫,政績卓著,深得民心,被稱為“晉之賢者”,因得罪郤氏而被殺,其子州犁逃奔楚國封為大夫,食邑於楚國的鐘離城,即湖北漢川東,子孫逐以邑為氏。此為子姓鍾氏,其歷史有2500多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來自外族的改姓。秦漢以後,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擴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姓南遷東移,漢人中開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外族加入鍾姓群體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北魏吐谷渾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鍾姓,羌人中的鐘姓應出自西漢甘肅臨洮的鐘羌,以族名為姓。隋朝嶺南臨賀的南蠻俚人有鍾姓,臨賀在今廣西鐘山和賀州地區。秦朝時遷到湖南鍾水流域的鐘離人融入當地土著,形成畲族鍾姓的先民,後東移到浙江和福建。清朝滿洲八旗姓鍾吉氏族集體改姓鍾。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為當地的鐘姓漢族。
歷史上鍾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鍾姓主要活動在楚國境內的湖北、湖南以及山東一帶。漢晉南北朝時鐘姓已經向東播遷到江浙皖贛、中原地區。隋朝時由於嶺南俚人的鐘姓在廣西和湖南交界地區的勢力,隨後兩廣地區的鐘姓發展迅速,當地的土著均紛紛加入漢族。唐朝時兩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宋元明時鐘姓實際已經成為南方的著名姓氏。
宋朝時期,鍾姓大約有12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位。鍾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鍾姓總人口的31.7%。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湖北、江蘇,這四省的鐘姓大約佔鍾姓總人口的83%,其次分佈於安徽、四川、浙江、河南,這四省的鐘姓又集中了15%。鍾姓的重心在江南,全國已形成了以江西、湖南為中心區的南方鍾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鍾姓大約有37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二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鍾姓人口增長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鍾姓人口純增長率是200%,比宋朝淨增加了25萬。這個超常的增加的數字與湖南地區的南方土著鍾姓大批漢化有關聯。江西仍為鍾姓的第一大省,約佔鍾姓總人口的39%。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廣東、浙江,這三省鍾姓大約佔鍾姓總人口的72%,其次分佈於甘肅、湖南、安徽,這三省的鐘姓又集中了15%。宋元明600餘年,鍾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江西為重心的南部和東南部鍾姓人口聚集區。
當代鍾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鍾姓的人口440餘萬,排在全國第五十四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鍾姓人口由37萬激增到440多萬,增長了12倍,鍾姓人口的增長速度略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鍾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四川、廣西四省區,大約佔鍾姓總人口的65%。其次在湖南、福建、重慶、浙江,這四省市的鐘姓又佔了19%。廣東居住了鍾姓總人口的26%,為鍾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兩廣、湘贛閩、川渝三個鍾姓聚集中心區。在600年間,鍾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南、四川遷移成為主流。
鍾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54)表明:在粵桂瓊、贛閩、浙江南端、湖南大部、貴州東南、湖北東南端、四川東南、黑龍江與內蒙古北段交界地區,鍾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區可達2.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居住了大約64%的鐘姓人群。在雲南東部、川貴大部、重慶、湖南北部、湖北中部、安徽南部、浙江大部、江蘇南端、上海、臺灣,鍾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在0.3%—0.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2%,居住了大約22%的鐘姓人群。
鍾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鍾姓的郡望主要有潁川。鍾姓的堂號還有四德堂。“四德”堂號出自春秋時楚鄭交戰,楚將鍾儀被俘,並被獻給了晉國。晉景公問下面被綁著的、戴著楚帽的人是誰?鍾儀回答:“楚國的俘虜!”又問:“你姓什麼?”再答:“我父親是楚國的樂官!”景公命鬆綁,讓鍾儀彈琴,鍾儀彈了一曲楚國樂曲。景公再問:“楚王是怎樣的人?”鍾儀說了楚王做太子時的小事。大臣範文子對景公說:“這個楚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自己姓名而說父親的官職,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音,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談楚王當太子時的小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是楚臣,表示對楚王的尊敬。這是仁、信、忠、敬的德行啊!他有這四德,定能辦好大事的!”於是,景公對鍾儀使以外國使臣的禮遇,放回楚國,談判議和。
楹聯 重要的鐘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詩書說性;山水知音。
書成舞鶴;孝足感鳥。
一代人師;千秋士表。
四牧收受成李母;兩夫人媲美王門。
流水高山懷古調;秋霜春靄觸孺思。
家訓格言 鍾於序是清康熙年進士,江蘇溧陽人,他著的《家規》值得一讀。該書共分十條講述,第一“敦孝悌”,以此為百行之先,家門才能昌盛。第二“敬尊長”,不可不從。第三“和鄉黨”,是盡人間歡樂之道。第四“飭婦女”,以正三從之道。第五“務讀書”,長貧乃在於不學,讀書也要因文章而悟道理,不要死讀書。第六“勤本業”,以務農為本。第七“崇節儉”。第八“急官糧”,要奉公守法,方可安居樂業。第九“禁賭博”。第十“戒充役”。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鍾姓歷代名人85名,佔總名人數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0一位;鍾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22%,排在並列第九十一位;鍾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21%,排在並列第八十七位;鍾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26%,排在並列第七十七位。
歷史上著名的鐘姓人物有:春秋隱士、精音律者鍾子期;三國魏大臣、書法家鍾繇,名將鍾會;南朝齊梁之際文學批評家鍾嶸;唐朝宰相鍾紹京,南平王鍾傳;南宋洞庭湖地區農民起義領袖鐘相;元朝戲曲家鍾嗣成;明朝文學家鍾惺;清朝教育家鍾天緯;民國植物學家鍾觀光;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將鍾期光,醫學家鍾惠瀾,教育家鍾天緯,作家鍾理和,電影評論家鍾惦棐。
鍾姓血型:
鍾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7.7%,A型佔28.9%,B型佔25.9%,AB型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