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姓圖騰(閔氏圖騰)
閔的名義和圖騰
閔,同憫,亦作愍,表示憐念、憂傷,引申有病困、兇喪之義。古代閔同湣,往往作為諡號的用字,“夭折而死於不道者則諡之閔"。古代貴族死後依照生前事蹟,評定一個稱號,叫諡法。始於西周中期,周文王、周武王至周懿王,王號皆自稱,周孝王后才有諡法。帝王之諡,由禮官議上;臣下之諡,由朝廷賜予。閔人自然是以先王的諡號作為本族的名,以示對先祖恭敬,分族以續血統。
閔姓的起源與演變
閔姓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封其弟周公旦於魯,始封於河南魯山,史稱西魯,後改封山東曲阜,史稱東魯。周公任職於京城,使其子伯禽代往魯地,史稱魯侯或魯公。至春從中期,傳位18代至姬啟,是為魯閔公,其支庶以諡為氏。姬姓閔氏的歷史大約有26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閔姓在清朝前幾乎沒有外族的血液融入,直到清朝初期,滿洲人和高麗人中才出現閔姓。
歷史上閔姓的分佈和遷移
明朝時期,閔姓大約有5萬3千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08%,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九十位以後。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湖北、江西、河北,這四省大約佔閔姓總人口的83%。其次分佈於安徽、湖南、江蘇、四川、河南等地。浙江是閔姓第一大省,大約佔閔姓總人口的47%。
當代閔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閔姓的人口大約有52萬,為全國第一百九十三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4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北、陝西、江西,這三省大約佔閔姓總人口的56%,其次分佈於江蘇、安徽、四川、湖南。湖北居住了閔姓總人口的23%,為閔姓第一大省:全國閔姓分佈的高比率地區是在湖北、陝西。
閔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湖北、蘇皖贛大部、浙閩西北、湖南北部、渝陝大部、四川東北、貴州西部、雲南東北、甘肅東部、遼吉大部、黑龍江南端,閔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9%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0.5%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57%的閔姓人群。在雲川大部、黔湘中部、重慶南部、廣西西段、廣東北段、海南大部、江西南部、閩浙中部、上海、皖蘇北段、豫晉陝中部、寧甘南部、青海東部、內蒙古東北、黑龍江大部、遼吉南端、山東東部,閔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0.0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1.2%,居住了大約26%的閔姓人群。
閔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閔姓的郡望有隴西、東魯、太原。閔姓重要的堂號是“孝悌”。“孝悌”堂號典出春秋時閔子騫。閔子騫,名損,孔子的弟子,幼時受後母的虐待。冬天,後母用蘆花給子騫絮衣服,而用棉花絮的衣服給自己親生兒子穿。父親發現後,要休後母。子騫哭著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後母深受感動,從此,後母木再虐待子騫,子騫不但孝順後母,也愛護弟弟。
家譜:目前上海圖書館收藏閔姓族譜8部,全國其他單位的圖書瞎還收藏閔姓族譜9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閔姓歷代名人31名,佔總名入數的0.068%,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零八位;閔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68%,排在並列第一百
八十八位;閔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14%,排在並列第一百零二位;閔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9%,排在並列第一百五十三位。
閔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春秋時孔子弟子閔損(閔子騫);唐朝檢校尚書右僕射、欽化軍節度使閔頊;明朝天順進士、刑部尚書閔矽,嘉靖進士、南京禮部尚書閔如霖,萬曆進士、通政使閔廷甲,萬曆進士、四川按察使僉事閔遠慶;清朝康熙進士、監察御史閔驪,乾隆進士、安徽巡撫閔鶚元,畫家閔樂。
閔姓血型
閔姓人群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8.7%,A型佔29.5%,B型佔28%,AB型佔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