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氏起源及歷史

稅姓圖騰_稅氏圖騰

稅姓圖騰(稅氏圖騰)

  稅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是川南、渝南部和貴州北部大姓之一。稅姓源流純正,起源主要有一:源於古國名。據《中華姓氏大詞典》所載:“源古稅國,在蜀。” 稅姓現今人口約三萬,排在第五百五十八位。

【得姓始祖】

  稅汝霖,稅金玉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古國名。據《中華姓氏大詞典》所載:“源古稅國,在蜀。”始祖:稅汝霖。

  源流二

  據貴州省習水縣稅氏支譜記載,稅姓源自西周成王時期,約公元前1064年——公元前1044年。約公元前1066年,西周才建立兩年,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姬誦)年少繼位,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輔政。封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姬處於諸侯國霍。姬處之子姬申分封的采邑名曰稅邑。姬申以邑為姓,此乃稅姓之源。(根據周朝宗法制度,諸侯國封地和爵位由嫡長子繼承,諸侯國君又分封自己的兄弟以采邑,建立卿大夫之家。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內建立宗廟統帥自己的家族)

  貴州省習水縣、重慶市江津區、綦江縣稅姓乃同宗同源,於元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約公元1273年)籍起江西省瑞昌縣。始祖:稅金玉 祖妣:李氏。

  源流三

  吾姓稅之由來,據明萬曆四十七年譜所敘,先祖稅梁才,原名梁才瑞,於公元前二百零六年以前乃秦朝之家相,公元前二百零六年秦朝滅亡後,凡秦之忠臣良將必被盡誅,況家相乎。故逼至夔關(今奉節)稅口更梁為稅,改才瑞為梁才,獲免害,此姓稅之由來矣。經考定稅梁二姓宗系共族決非異議。所謂家相,嘗考吾族,伯益之後裔也。伯益系顓頊高陽氏,名大費,又名伯翳,父曰大業,母曰女華,帝舜賜之,妻以姚氏,後封於梁,以梁為姓,此姓梁所由來矣。因秦亦伯益之後,故稱家相。我祖稅梁才,從梁更稅之後,初入巴郡即今之涪邑安居玉花村歿葬百子溪坎上水焦山,世代相傳斷碣殘碑幾於淹沒,至萬曆年間南溪兩進士稅曾鏡、曾鐫二公等重建祖碑。據原譜記載,始祖生八子,一子乏嗣,倖存石碑誌。其餘名目斑次石工剝蝕無存。況歷漢、唐、晉、宋以來,屢被兵焚,有因天翻地覆而東轉西移,有因滄海桑田而南遷北徙,散居四方者,已難列舉,復遭流寇為殃,遂使宗派昭穆,及晉紳士宦,共嘆無微,竊天相吉人,報恩不爽。吾祖之後,豈獨唐隆公始顯達數百年,而祖德更添,大宋權父綿延八子,神宗時不亞東周八士,北宋稅×禮,巴縣人遊名山大川作《禹貢》指掌端正訛校謬有功;譜傳南宋稅輿權,字巽甫,亦巴縣人,研究心理窟為世儒宗魏了翁門人,著有校正周易古經十二卷,易學啟門小傳一卷。北宋太宗(趙炅)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年)科進士稅挺;北宋哲宗(趙煦)元祐三年戊辰(1088年)科進士稅定國;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十五年乙丑(1144年)科進士稅庾均;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年)科進士稅新,任巡旬府知縣。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舉人稅廷賦,南溪人;清世祖國朝順治八年辛卯(1651年)科舉人稅常春,嘉定府人,稅常富廩生,稅常貴貢生均為嘉定府生長人氏,常春之兄。貢生稅維學、明朝榮縣貢生稅賓任均川訓導。國朝蓬溪縣貢學,稅以仁;國朝辛卯科舉人稅有餘任教諭,廩生稅清岑等諸偉公光昭史冊。大約其間學士文人,因亂世而聲名滅末者不少。近如宗扶、宗助二公曾受總戎之職,尚未詳載任於何地,譜正家族,追溯根源,當水有源樹有根,屬世代之遙,嗟乎,前代雖考,考追何憑,吾祖精靈在天,應亦抱恨無涯矣!然而夔門更姓之初,迄今二千二百餘年,天橫一派,瓜瓞綿綿,雖不能洞悉源流修一譜以傳不朽,而略敘先型,存十一於千百,亦何嘗非承先啟後之一助哉。嗟乎!時間久遠,吾稅氏譜系所敘至此。

【遷徙分佈】

  遷徙

  稅姓約於周代起源於今四川中部,後成為當地大姓之一。據《路史》載:“蜀王見廩君兵強,結好欽宴,以稅氏五千人遺廩君。”可見當時稅氏人數之眾。西漢末年曾幫助公孫述割據蜀地,並由此東遷,南朝初年已有族人居住在今湖北西部一帶。稅姓以河間郡為郡望,說明曾在今河北一帶形成郡姓望族。如今則是湖北、四川等地較有影響的姓氏之一,陝西、貴州等地也有稅氏分佈。目前稅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稅姓分部最多的是沿長江沿線,從宜賓到九江的兩岸沿線佔了稅姓的大部分。

  樂山犍為、樂山井研和自貢榮縣是稅姓的一支,應該在十多代前由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遷入。這三地的稅姓在當地很多,是當地的大姓,也是同宗同源。

  分佈

  稅姓現今人口約三萬,排在第五百五十八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02%。現行較罕見姓氏。分佈頗廣:今河北之尚義、阜平,山東之魚臺,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雲南之隴川,四川之合江、郫縣等地均有。漢族、土家族有此姓。稅姓分部最多的是沿長江沿線,從宜賓到九江的兩岸沿線佔了稅姓的大部分。

【郡望堂號】

  郡望

  河間郡:漢為河間國,治樂城(即今河北獻縣治),後魏初改為郡,在今河北河間西南三十五里,尋分置瀛州,隋廢郡存州,又改州為河間郡,並置河間縣城為郡治,即今河間縣治,唐復曰瀛州,尋曰河間郡,後仍為瀛州,宋曰瀛州河間郡,升為河間府,元置河間路總管府,明曰河間府,清因之,屬河北省,民國廢。

  堂號

  河間堂:以望立堂。

  自立堂號:經學堂等。

  字輩

  四川犍為稅氏字輩:芝澤嘉可,天應朝思,正大光明,萬世承宗,必紹先學,克建奇能。

  湖北巴東稅氏字輩:德臣銳思國,朝開應啟祥,永世成明典,光宗耀祖昌,培福忠孝遠,尚家詩書長,順教昭禮義,立志振綱常,謙遜和鄰重,發奮學車匡,興邦為己任,華夏需富強。

  四川射洪稅氏字輩:文明上朝廷,紫遠清國正,先中鬱弘開。

  四川榮縣稅氏字輩:之乎有艮,正大光明,萬世承宗,必紹欽學,刻建奇能

  四川成都稅氏字輩:文光大建龍,少志諧恩宏

  貴州道真稅氏字輩:永啟王廷,動知上先,國崇雲方,洪應太昌,世代興祥。

  貴州習水稅氏字輩:正啟光榮永,興國良澤建,文廷應壽昌,福祿會禎祥,忠孝傳家遠,名賢必在邦。

  重慶市江津區、綦江縣稅氏字輩:長天聯思文,朝廷安永正,清國舉賢人,世澤萬春盛。

  四川宜賓南溪稅氏字輩:文運天開、長法其相、光宗耀祖、世代榮昌。

  重慶巫山稅氏字輩:得科逢守大,朝開應啟祥,永崇先明典,光宗耀祖昌,培福忠孝遠,尚家詩書長,順教昭禮義,立志振綱常。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源自蜀地;

  望出河間。

  ——指稅姓源流和郡望

  六言通用聯

  宋朝進士門第;

  巴郡經學人家。

  ——上聯:宋朝進士稅挺。下聯:宋朝稅與權,有《易學啟蒙小傳》、《周禮折衷》等

  七言通用聯

  五千苗裔發達遠;

  二傳經書留芳長。

  ——上聯:指稅姓源流。下聯:稅與權

  易學啟蒙垂澤遠;

  周禮折衷享譽高。

  ——全聯指稅與權

【家訓格言】

  《稅氏家訓》

  愛國家,盡忠心;

  奉和先,勿忘根;

  盡孝道,報親恩;

  親宗族,樹同根;

  民風淳,睦鄉鄰;

  夫婦和,家道興;

  交明友,要謹慎;

  教子方,千萬條;

  事業成,壯志酬。

  稅家老瀘堂訓誡

  訓孝順父母

  人之百行,莫大於孝,家庭中有善事父母、克供子職者,理合褒嘉,呈請給匾,以旌孝行。

  訓敬老尊賢

  高年、碩望、模範,具為國家,且有優待之典,族姓可無推財富之丈?今與子姓約,尚敬禮之,毋或敢忽。

  訓和睦親族

  子姓蕃衍,皆祖宗一脈分形之人,忍膜外親手?凡我族人尚篤親親之誼,方不愧為望族。

  訓勤讀詩書

  報國榮親,詩書之澤甚大,凡我子姓,有志誦讀者,品行文章,著力砥勵,或列廣序,或掇巍科,非特祖有光,亦副族人之望。

  訓誠實正業

  農、工、商賈、各有專業,敦本務實,乃克有成,凡我子姓,宜執其業,實其職者,方為克家令嗣。

  訓早完錢糧

  錢糧為惟正之供,輸納實臣民之人,凡我族人,宜各早完,毋累親族。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