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ìn shì kē | 注音 | ㄐㄧㄣˋ ㄕˋ ㄎㄜ |
首字母 | jsk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進士考試、進士試、科舉考試 | ||
反義詞 | 非進士科、博士科、庶民科 | ||
基本解釋 | 1.隋唐科舉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於隋煬帝,至唐代特受重視。以後其他科目僅存空名,無足輕重,進士科遂成為科舉制度中的唯一科目。 |
進士科是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始設於隋煬帝大業中。唐代,與明經、明法諸科並列,為常科。試時務策五道,帖一大經。經策全通為甲第,策通四、帖過四以上為乙第。高宗時加試雜文,後益重詩賦。宋代熙寧年間廢明經諸科,存進士科,以經義論策取士。元祐四年(1089)分設詩賦進士和經義進士兩科。宋以後,進士科成為科舉中唯一科目。明清兩代,殿試分三甲發榜,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