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ǐn shì | 注音 | ㄧㄣˇ ㄕˋ |
首字母 | y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隱居者、隱者、隱逸者、隱士、隱士人、隱居人、隱居士、遁世者、遁世士、退隱者 | ||
反義詞 | 名流、達官、權貴、富豪、社交名流、社會精英 | ||
基本解釋 | ①隱居山野不願做官的人天下無隱士,無遺善。②善於說隱語的人平公(晉平公)召隱士十二人。 |
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計程車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嚮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於我們無法瞭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