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ǐ mén | 注音 | ㄐㄧˇ ㄇㄣˊ |
首字母 | jm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箭樓、箭樓門、戟樓、戟樓門、箭樓閣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立戟為門。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處插戟為門。《周禮.天官.掌舍》"為壇壝宮棘門"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棘門,以戟為門。"後指立戟之門。《資治通鑑.唐僖宗光啟三年》"行密帥諸軍合萬五千人入城,以梁纘不盡節於高氏,為秦畢用,斬於戟門之外。"胡三省注"唐設戟之制,廟社宮殿之門二十有四,東宮之門一十有八,一品之門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護之門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護﹑上州之門十二,下都督﹑下都護﹑中州﹑下州之門各十。設戟於門,故謂之戟門。"引申指顯貴之家或顯赫的官署。 2.墓前石門。 |
太廟戟門,尚為明代規制。黃琉璃筒瓦屋面,單簷廡殿頂,簷下施單抄雙下昂斗拱,坐落在漢白玉石護欄圍繞的白石須彌座臺基上,臺基前後踏道三 出。戟門前有單孔白石拱橋5座,戟門左右旁門各一。橋北面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橋南左為神庫,右為神廚。戟門內外原列戟 120根,八國聯軍入京時全部被盜走。今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