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chà qū | 注音 | ㄔㄚˋ ㄑㄩˇ |
首字母 | c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彎曲、曲折、蜿蜒、迂迴、曲線、彎道、彎折、彎彎曲曲、蜿蜒曲折、迂迴曲折 | ||
反義詞 | 直線、筆直、直角、直道、直行、徑直、直通、直達、直線行進 | ||
基本解釋 | 1.曲藝名。始於清乾隆時,為從徵金川的文小槎所創小段曲,用於單絃開始前演唱,初流行於北方。內容多為抒情﹑寫景或滑稽嘲弄。唱時用八角鼓,故又名八角鼓曲。 |
岔曲是八角鼓中最原始曲種,為單絃演唱中的一部分,它起源於清初滿族八旗子弟的日常娛樂,興盛於乾隆朝,流行於北京城內外。岔曲是八角鼓、單絃的主要曲調,用作曲牌聯套體的曲頭和曲尾;同時也可單獨演唱。是乾隆年間流行於北京曲藝班社“檔子”裡的一種俗曲,有平岔、慢岔、起字岔、垛字岔、西岔、數岔等多種曲調,內容多是模擬女性第一人稱的情歌。清末民初以後,岔曲作為單絃演員在演唱正式曲目之前加演的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