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óng chéng pài | 注音 | ㄊㄨㄥˊ ㄔㄥˊ ㄆㄞˋ |
首字母 | tcp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桐城派別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清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及唐宋八大家散文。講究"義法",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要求語言雅潔,文以載道,其作品一般內容貧弱,往往流於空洞。是清代極有影響的散文流派。 |
桐城派是我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稱“桐城古文派”,世通稱“桐城派”。它以其文統的源遠流長,文論的博大精深,著述的豐厚清正,風靡全國,享譽海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座豐碑。
正式打出“桐城派”旗號的,是道光、咸豐年間的曾國藩,他在《歐陽生文集序》中,稱道方、劉、姚善為古文辭後,說:“姚先生治其術益精。歷城周永年書昌為之語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學者多歸向桐城,號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