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òu jiàng chéng | 注音 | ㄕㄡˋ ㄒㄧㄤˊ ㄔㄥˊ |
首字母 | sjc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受降城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城名『唐築以接受敵人投降,故名『故城在今內蒙古烏拉特旗北;唐築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靈州,東城在勝州。 |
受降城又稱三降城,唐時亦稱河外三城。漢朝時為外長城進攻系統的一部分,初以接受匈奴貴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時因後突厥汗國的興起,成為黃河外側駐防城群體,漢及三受降城皆築於北緯40度線以北的河套北岸及漠南草原。
三受降城體系是唐朝建立的進攻型軍事重鎮體系,控制了漠南,使後突厥汗國的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的中心地區成為唐朝北疆內的軍事地區,被唐朝控制,嚴重削弱了後突厥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