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éi tián | 注音 | ㄨㄟˊ ㄊㄧㄢˊ |
首字母 | wt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農田、田地、農耕地、耕地、農莊、農場 | ||
反義詞 | 城市、都市、市區、市中心、市場 | ||
基本解釋 | 1.低窪地區四周築堤防水的田地。堤上有涵閘,平時閉閘御水,旱時開閘放水入田,因而旱澇無慮。系由漢以前的圍淤湖為田發展而來,至唐代已相當發達。關於圩田的最早記載,是北宋沈括的《萬春圩圖記》。 |
圩田亦稱“圍田”。中國古代農民發明的改造低窪地、向湖爭田的造田方法。春秋時,人們已利用堤防治窪地。吳國在固城湖畔築圩,越國在澱泖湖濱圍田。圩田的出現時間,有人認為是在南朝,有人認為是在唐代。圩田的基本營造方法是:在淺水沼澤地帶或河湖淤灘上圍堤築壩,把田圍在中間,把水擋在堤外;圍內開溝渠,設涵閘,有排有灌。圩堤多封閉式,亦有其兩端適應地勢的非封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