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iàn nǚ lí hún | 注音 | ㄑㄧㄢˋ ㄋㄩˇ ㄌㄧˊ ㄏㄨㄣˊ |
首字母 | qnl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據《太平廣記》卷三五八引唐陳玄佑《離魂記》載清河張鎰曾欲以幼女倩娘許配外甥王宙,後又悔約別許他人,至倩娘抑鬱成病。一日,王廟乘船離去,夜半時倩娘忽至,遂相偕赴蜀。居五年,生二子◇同歸寧,鎰大驚,以其女病臥閨中未嘗外出。病女得訊出迎,與宙妻合為一體。鎰乃知出奔之女即倩娘精魂所化◇遂用為典故。 |
元雜劇,與《拜月亭》《西廂記》合稱三大愛情劇(元雜劇中)與《拜月亭》《西廂記》《牆頭馬上》稱為四大愛情劇。
倩女離魂,本是成語,舊指少女為愛情而死。自唐·陳玄祐傳奇小說《離魂記》中的倩娘把反抗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封建社會的家長制度。元鄭光祖據以改編為《迷青瑣倩女離魂》,以優美的文筆,從兩個方面敘寫了女子在禮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