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pái lóu | 注音 | ㄆㄞˊ ㄌㄡˊ |
首字母 | pl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牌坊、牌坊樓、牌坊牌樓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一種裝飾性建築物。有二根或四根並列直柱﹐上有簷額。多建於街市要衝或名勝處。 2.指為慶賀而用竹木等搭建的類似牌樓的臨時建築物。 |
牌樓,與牌坊類似,中國傳統建築之一。最早見於周朝,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一種有柱門形構築物,一般較高大。舊時牌樓主要有木、石、木石、磚木、琉璃幾種,多設於要道口。牌樓曾作為多屆世博會中國館的門面建築,吸引了世人的視線。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會中國館牌樓使用木、竹和麥稈等材料,造型簡單,令人賞心悅目;一八七六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館以一座精心雕鑿、塗飾的全木牌樓為正門,濃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和各國參展官員;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會的中國牌樓外形仿造國子監琉璃牌樓,氣勢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