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十二告子下·第九節

第九節原文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第九節譯文

  孟子說:“如今侍奉君主的人都說:‘我能替君主開拓疆土,充實府庫。’如今所謂的良臣,就是古時候的民賊。君主不走過去的道路,不立志於愛民,而是求富貴,就等於是富有的夏桀王。又說:‘我能替君主盟約其他國家,打仗肯定能取勝。’如今所謂的這些良臣,就是古時候的民賊。君主不走過去的道路,不立志於愛民,而是求取強大,就等於是輔助君主當夏桀王。按照現今的道路,而不改變當今的惡風劣俗,雖然把整個天下給他,他連一天都不能佔據。”

註釋
1.鄉:《"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鄉師而哭。”《論語·顏淵》:“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這裡用作動詞,讀向(xiang),意謂過去、剛才之意。
2.居:《易·屯·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詩·唐風·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詩·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穫,侵鎬及方,至於涇陽。”《詩"小雅"祈父》:“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老子·二章》:“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論語·憲問》:“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廣雅·釋言》:“居,據也。”這裡用為據,佔據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