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十二告子下·第四節

第四節原文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第四節譯文

  宋牼準備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這個地方遇見他,就問:“先生要到哪裡去?”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要交兵,我準備去見楚王勸說他罷兵休戰;如果楚王不高興,我就準備去見秦王勸說他罷兵休戰。這兩個君王中我將會遇見意見相合的。”
  孟子說:“我不想問你詳細的情況,我只想請問你的宗旨,你勸說後會怎麼樣?”
  宋牼說:“我將勸說戰爭的危害。”
  孟子說:“先生的志向很大,但先生這樣號召的辦法則不可以。先生以利害關係勸說秦楚兩王,秦楚兩王高興於利害關係,從而停止三軍的軍事行動,這就使三軍官兵願意罷兵而高興於利害關係。當臣子的心懷利害關係以侍奉國君,作為兒女心懷利害關係以侍奉父母,作為弟弟心懷利害關係以侍奉兄長,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間最終會捨棄相互親愛的關係和最佳行為方式,心懷利害關係的目的來交往,這樣的交往最後不消亡,是沒有的事。先生如果以建立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來勸說秦楚兩王,秦楚兩王就會高興於建立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而停止三軍的軍事行動,就會使三軍官兵們樂於停止而高興於建立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作為臣子者心懷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以侍奉國君,作為兒女者心懷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以侍奉父母,作為弟弟者心懷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以侍奉兄長,就會使君臣、父子、兄弟之間拋棄利害關係,心懷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以相交往,如此還不興旺,是沒有的事。何必講利害關係呢?”

註釋
1.宋牼(keng坑):人名,又稱宋榮,宋榮子,宋國人,和尹文齊名,是宋尹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寬恕和均平。
2.石丘:地名。
3.號:《易·夬·辭》:“夬,揚於王庭,字號,有厲。”《楚辭·九章·悲回風》:“鳥獸鳴以號群兮,草苴比而不勞。”《呂氏春秋,懷寵》:“先發聲出號。”高誘注:“號.令。”這裡用為召喚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