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gān sù | 注音 | ㄍㄢ ㄙㄨˋ |
首字母 | g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抗凝血酶 | ||
反義詞 | 凝血酶 | ||
基本解釋 | 1.人或高等動物體內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質。肝臟內含量最多﹐肺﹑腎﹑腸等也有。 2.抗血凝藥。白色或灰棕色粉末﹐易溶於水。從動物的肝﹑肺中提取製成。主要用於防治血栓形成。 |
肝素首先從肝臟發現而得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醯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平均分子量為15KD,呈強酸性。它也存在於肺、血管壁、腸粘膜等組織中,是動物體內一種天然抗凝血物質。天然存在於肥大細胞,現在主要從牛肺或豬小腸黏膜提取。作為一種抗凝劑,是由二種多糖交替連線而成的多聚體,在體內外都有抗凝血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術、心臟導管檢查、體外迴圈、血液透析等。隨著藥理學及臨床醫學的進展,肝素的應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