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ǔ shù | 注音 | ㄨˇ ㄕㄨˋ |
首字母 | w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武技、武藝、武技巧、武術技巧、武道 | ||
反義詞 | 文藝、文化、文科、文學、文明、文化藝術 | ||
基本解釋 | 又稱武藝”、國術”。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由踢、打、摔、拿、跌、劈、擊、刺等攻防格鬥動作按一定運動規律編組而成。分套路和對抗兩種形式。前者又分為拳術和兵器術;後者可分為散手、推手、長兵、短兵等。武術的風格、流派,按地理分佈有南派、北派之分;按山嶽可分為少林、武當、峨眉等派;按運動特點和技術形態有內家、外家,長拳、短拳之分。 |
武術是古代軍事戰爭一種傳承的技術。習武可以強身健體,亦可以防禦敵人進攻。習武之人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武化)方式,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
武術,擁有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實力。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存技能,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止戈為武。武,是擁有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實力。我們修習武術,是讓我們從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滿安全感,精壯神足,具有安然自勝的實力。這是我族歷代沉澱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