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ū tuō bāng | 注音 | ㄨ ㄊㄨㄛ ㄅㄤ |
首字母 | wtb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理想國、 理想社會、 烏托邦、 理想鄉、 美好世界 | ||
反義詞 | 現實社會、 現實世界、 現實主義 | ||
基本解釋 | 英國莫爾著。歐洲第一部影響較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寫於1516年。烏托邦”的原意為烏有之鄉”。作者在書中描繪了一個烏托邦的社會,在這社會里沒有私有財產,人人都從事勞動◇烏托邦”也成為空想”的同義語。 |
烏托邦(Utopia)本意是“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為還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譯也可以理解為“烏”是沒有,“託”是寄託,“邦”是國家,“烏托邦”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為“空想的國家”。原提出者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英國人)在他的名著《烏托邦》(全名是《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中虛構了一個航海家——拉斐爾·希斯拉德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在那裡,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是公共選舉產生。他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