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pái qiú | 注音 | ㄆㄞˊ ㄑㄧㄡˊ |
首字母 | p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籃球、足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 | ||
反義詞 | 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乒乓球檯、羽毛球場 | ||
基本解釋 | 1.球類運動之一,以運動員在比賽場地上按排站立得名。初時每隊十六人,後減為十二人﹑九人,分列四排或三排。現為六人,分列兩排。球場為長方形,兩隊各佔半個場區,中間橫隔以高網。比賽時,用手使球在空中傳動,一方如不能在三次內擊球過網或運動員犯規,對方即獲發球權或得分。以十五分為一局,採用五局三勝或三局二勝制。 2.排球運動使用的球。球用羊皮製成,內裝橡膠膽,圓周65-67厘米,重260-280克。 |
排球(volleyball)是球類運動專案之一,球場長方形,中間隔有高網,比賽雙方(每方六人)各佔球場的一方,球員用手把球從網上空打來打去。排球運動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殼,橡膠做膽,大小和足球相似。
這項運動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