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是中國舊時對中外互市船舶的通稱。 其含義在各時代並不一致,唐宋元時對中外互市的商船統稱市舶。宋鼓勵海上貿易,南宋尤其重視市舶。目的是“招徠遠人,阜通貨賄”。《宋會要輯稿·職官》)明初只許外國使節所乘船舶駛來中國,稱貢舶,並准許附帶商貨。商船(當時稱商舶)則禁止進口。同時,本國商船亦不許出海。市舶因此專指貢舶。自正德、嘉靖年間葡、西等國商船先後來華,外國商船又漸稱市舶。到清代,市舶專指外國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