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旗袍 旗袍的意思 旗袍怎麼讀
“旗袍”詞語拼音為:qí páo,注音:ㄑㄧˊ ㄆㄠˊ,首字母:qp,“旗袍”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中式禮服、中國傳統服裝、漢服,反義詞:西式服裝、現代服裝,基本解釋:一種女式長袍。原指滿族一種代表性的服裝。因滿人別稱旗人”,故名。款式和結構簡單,圓領,捻襟(大襟),緊身袖,四面開fc39#帶扣襻。隨著社會的發展,款式也在不斷演變,現今的款式一般為立領右開大襟,緊腰身,長至膝下,兩側開叉,並有長短袖或無袖之分。旗袍穿著爽身合體,輕盈秀美,端莊大方。
拼音 qí páo 注音 ㄑㄧˊ ㄆㄠˊ
首字母 qp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中式禮服、中國傳統服裝、漢服
反義詞 西式服裝、現代服裝
基本解釋 一種女式長袍。原指滿族一種代表性的服裝。因滿人別稱旗人”,故名。款式和結構簡單,圓領,捻襟(大襟),緊身袖,四面開fc39#帶扣襻。隨著社會的發展,款式也在不斷演變,現今的款式一般為立領右開大襟,緊腰身,長至膝下,兩側開叉,並有長短袖或無袖之分。旗袍穿著爽身合體,輕盈秀美,端莊大方。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旗牌官
下一個詞語: 旗旆
旗袍”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