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蛇兩頭
yī shé liǎng tóu
One snake, two heads
“一蛇兩頭”的成語拼音為:yī shé liǎng tóu,注音:ㄧ ㄕㄜˊ ㄌㄧㄤˇ ㄊㄡˊ,詞性:作賓語、定語;指少見的事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韓愈《永貞行》詩:“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基本解釋:比喻陰險兇惡的人。,例句:《左傳·莊公七年》:“若菹九腿、制四牡、格於粕、旅於阡陌、騖于田野,不約而兩王,獻於神,無咎。”
拼音 |
yī shé liǎng tóu |
注音 |
ㄧ ㄕㄜˊ ㄌㄧㄤˇ ㄊㄡˊ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指少見的事物 |
英文 |
One snake, two head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比喻陰險兇惡的人。 |
出處 |
唐·韓愈《永貞行》詩:“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 |
例句 |
《左傳·莊公七年》:“若菹九腿、制四牡、格於粕、旅於阡陌、騖于田野,不約而兩王,獻於神,無咎。”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