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萬里
yī xiè wàn lǐ
water rushes down and covers millions of miles of land
“一瀉萬里”的成語拼音為:yī xiè wàn lǐ,注音:ㄧ ㄒㄧㄝ ˋ ㄨㄢˋ ㄌㄧˇ,詞性: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速度快,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迴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基本解釋:形容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同“一瀉千里”。,例句:唐代杜甫《登高》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都說聞道天涯近,思鄉令人老眼昏。”
拼音 |
yī xiè wàn lǐ |
注音 |
ㄧ ㄒㄧㄝ ˋ ㄨㄢˋ ㄌㄧˇ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速度快 |
英文 |
water rushes down and covers millions of miles of land |
年代 |
近代成語 |
解釋 |
形容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同“一瀉千里”。 |
出處 |
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迴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 |
例句 |
唐代杜甫《登高》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都說聞道天涯近,思鄉令人老眼昏。”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