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黃土
yī póu huáng tǔ
grave
“一抔黃土”的成語拼音為:yī póu huáng tǔ,注音:ㄧ ㄆㄡˊ ㄏㄨㄤˊ ㄊㄨˇ,詞性:作賓語;指墳墓,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史記·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基本解釋:一抔:一捧。一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例句:《孟子·告子下》:“有一抔黃土,人皆棄之;我取而藏之,遂成山也。”意思是指一個看似毫無價值的東西,經過一番努力和積累,也可以變得重要和有價值。
拼音 |
yī póu huáng tǔ |
注音 |
ㄧ ㄆㄡˊ ㄏㄨㄤˊ ㄊㄨˇ |
詞性 |
作賓語;指墳墓 |
英文 |
grav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一抔:一捧。一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
出處 |
《史記·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例句 |
《孟子·告子下》:“有一抔黃土,人皆棄之;我取而藏之,遂成山也。”意思是指一個看似毫無價值的東西,經過一番努力和積累,也可以變得重要和有價值。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