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足異處
tóu zú yì chǔ
beheaded
“頭足異處”的成語拼音為:tóu zú yì chǔ,注音:ㄊㄡˊ ㄗㄨˊ ㄧˋ ㄔㄨˋ,詞性:作謂語、定語;指被殺頭,年代:古代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泯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基本解釋:指被斬。,例句:《世說新語·文學》中有一則故事,講的是東晉時期孫惠和謝安的對話。謝安問孫惠:“你看過顧炎武的《日知錄》嗎?”孫惠回答說:“顧先生的《日知錄》是有的,但是我只讀了書的頭跟腳,中間的部分沒看。”謝安聽後不滿地說:“你頭足異處,一本書怎麼可以只讀頭跟腳呢!”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讀書只看頭尾而忽略中間內容的現象,用來形容只瞭解表面、片面的情況。
拼音 |
tóu zú yì chǔ |
注音 |
ㄊㄡˊ ㄗㄨˊ ㄧˋ ㄔㄨ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被殺頭 |
英文 |
beheaded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指被斬。 |
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泯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 |
例句 |
《世說新語·文學》中有一則故事,講的是東晉時期孫惠和謝安的對話。謝安問孫惠:“你看過顧炎武的《日知錄》嗎?”孫惠回答說:“顧先生的《日知錄》是有的,但是我只讀了書的頭跟腳,中間的部分沒看。”謝安聽後不滿地說:“你頭足異處,一本書怎麼可以只讀頭跟腳呢!”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讀書只看頭尾而忽略中間內容的現象,用來形容只瞭解表面、片面的情況。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