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十萬章下·第七節

第七節原文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第七節譯文

  萬章問:“冒昧地請問,不去見諸侯,是什麼行為方式呢?”
  孟子說:“住在城中的叫市井臣民,住在鄉下的叫草野臣民,都稱為庶人。庶人沒有什麼本質內容而為臣,是不敢見諸侯的,這是一種社會行為規範。”
  萬章說:“作為庶人,要他去服役,他就去服役;君主想見他,就召他,而他卻不去見,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去服役,是最佳行為方式;去見諸侯,就不是最佳行為方式。況且君主之所以想見到這個人,為的是什麼呢?”
  萬章說:“是因為這個人見多識廣,是因為這個人賢能。”
  孟子說:“就因為見多識廣而召見?那麼天子都不召見自己的老師,何況諸侯們呢?如果是因為賢能而召見,那麼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想見賢人而召他來見的。魯繆公多次見子思,說:‘以古代千乘之國互助合作的方式來對待讀書人,你覺得怎麼樣?’子思很不高興地說:‘古代人是這樣說的:侍奉就是侍奉,怎麼能說是互助合作呢?’子思的不高興,豈不是等於說以地位而言,你是君主,我是臣子,怎麼敢與君主互助合作?論品德,那是你求教於我;怎麼可以說得上互助合作?有千輛兵車的國君,想與他談互助合作都不可能,更何況是召見呢?從前齊景公田獵時,用旌旗召喚管理園林的官吏而召喚不來,就想殺掉他。‘有志之士不會忘記自己身處溝壑的處境,有勇之士不會忘記拋頭顱灑熱血。’孔子會取哪一種呢?取不召喚就不去的那種。”
  萬章說:“冒昧地請問召喚管理園林的官吏要用什麼方式呢?”
  孟子說:“用皮帽子。召喚百姓用錦旗,召喚讀書人用上繪交龍並有鈴鐺的旗子,召喚大夫用犛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用招喚大夫的方法招喚管理園林的官吏,管理園林的官吏死也是不敢去的;以招喚讀書人的方法招喚百姓,百姓怎麼敢前去呢?更何況用招喚不賢能的人的方法招喚賢人呢?想要見賢能的人而不遵守一定的道路,就好比要人家進來卻緊閉著大門一樣。所謂行為方式,是路;所謂行為規範,是門。惟有君子能走這條路,能出入這扇門。《經》上說:‘周朝所推行的道路如有基礎,其筆直就象箭桿,君子所走的這條道路,是小人所必須效法的。’”
  萬章說:“孔子,聞君主召喚,不等馬車駕好就先出發了,那麼孔子錯了嗎?”
  孟子說:“孔子當官,有官職在身,國君用召喚官的辦法召他。”

註釋
1.質:《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顏淵》:“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列子》:“太素者,質之始也。”漢司馬遷《報任安書》:“若僕大質已虧缺矣。”本義為本質,這裡用為內容之意。
2.旃:(zhan沾)《穀梁傳·昭公八年》:“置旃以為轅門。”《說文》:“旃,旗曲柄也。周禮曰:‘通帛為旃。’”《釋名·釋兵》:“通帛為旃。通以赤色為之。”這裡用為赤色的曲柄旗之意。
3.旂:(qi旗)《詩·小雅·采芑》:“其車三千,旂旐央央。”《詩·小雅·出車》:“旂旐央央。”《詩·周頌·載見》:“龍旂陽陽。”《爾雅》:“有鈴曰旂。”孫注:“鈴在旂上,旂者畫龍。”《說文》:“旂,旗有眾鈴以令眾也。”這裡用為上繪交龍並有鈴鐺的旗子之意。
4.旌:《禮記·明堂位》:“位所謂緌有虞氏旌也。”《國語·吳語》:“建旌提鼓。”《說文》:“旌,遊車載旌析羽。”這裡用為用犛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之意。
5.底:《詩·小雅·大東》:“周道如底,其直如矢。”《釋名·釋地》:“地者,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這裡用為底子、基礎之意。
6.視:《書·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詩·小雅·大東》:“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詩·小雅·白華》:“念子懆懆,視我邁邁。”這裡用為效法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