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眷;家口。《宋書·毛脩之傳》:“ 譙縱 由此送 脩之 父、伯及中表喪,口累並得俱還。”《北史·吐谷渾傳》:“後 度易侯 伐 宕昌 ,詔讓之,賜錦彩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 宕昌 口累,部送時還。” 宋 岳飛 《辭例賜銀絹第三札子》:“竊緣臣聚集口累,不至重大,逐月請俸,贍養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