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í yì | 注音 | ㄓˊ ㄧˋ |
首字母 | z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職務、職責、工作、崗位、任務、使命、責任 | ||
反義詞 | 無業、失業、閒散、無職、解職、免職 | ||
基本解釋 | 1.猶職事。多指較為低賤的職務。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戶充當官差並供應財物的徭役。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令州縣作差科簿﹐按戶等輪差。宋職役分四類(1)供應官物的﹐如衙前;(2)督課賦稅的﹐如里正﹑戶長﹑鄉書手等;(3)逐捕盜賊的﹐如耆長﹑弓手﹑壯丁等;(4)供官府使喚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從等。熙時職役改為僱役﹐到南宋恢復差役。明時亦有職役。 |
職役是對唐及以後官府無償差派民夫充任衙門胥吏和基層行政人員的統稱。唐大中九年 (855年)詔令州縣作差科簿,凡州縣衙門胥吏及供使喚的僕佣,悉按民戶等級輪流差充,上戶充重役,下戶充輕役。官府不付給應役者薪酬,實屬一種徭役。這種徭役既非力役又非兵役,且各有分工,負一定職責,故名職役。宋代職役亦稱“差役”,大致分四類:保管且負責運解官物者,如衙前;主持基層行政且督課賦役者,如里正、戶長、鄉書手;逐捕賊盜、維護治安者,如耆長、弓手、壯丁等;供官府使喚的胥吏,如承符、人力、手力、散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