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黃門侍郎兼太學博士顧野王撰。顧野王(519~581)字希馮,吳郡吳(今江蘇蘇州吳中區)人,仕梁陳兩朝。
《玉篇》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分門別類的漢字字典。其卷首有顧野王自序和《進玉篇啟》,即奉命而作(呈梁武帝之子蕭繹)。《玉篇》現僅存若干殘卷(現存日本,《古逸叢書》中有輯錄)。唐上元元年(760),孫強在顧野王所編《玉篇》的基礎上,增收了一些漢字,可惜該版本如今也沒有留存下來。再後來,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陳彭年、吳銳、丘雍等奉命收集並重新編修了《玉篇》,即《大廣益會玉篇》。因此,為加以區別,顧野王最早所編的《玉篇》目前一般被稱為《原本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