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uò běn | 注音 | ㄊㄚˋ ㄅㄣˇ |
首字母 | tb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褶皺、凹凸、凹凸不平、起伏、起伏不平、起伏曲線、波浪狀、起伏波動 | ||
反義詞 | 平坦、平滑、平整、平直 | ||
基本解釋 | 1.用紙緊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烏金拓;淡而勻淨的叫蟬衣拓。用硃色打拓的叫朱拓。傳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溫泉銘》及《化度寺邕禪師塔銘》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圖形。 |
拓本,凡摹拓金石、碑碣、印章之本,皆稱為“拓本”,即用紙緊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按用墨分,可分為墨拓本、朱拓本。按拓法分,可分 烏金拓、蟬翼拓。拓本實物最早見於唐代。拓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的特點。唐拓存世稀少,僅有碑拓幾篇。宋拓,拓工十分講究,紙墨都十分精良。元拓,雖有拓本,但拓得不好,沒有什麼特色。明拓也比較講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體要求來捶拓。清沿襲明代的拓法,沒有什麼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