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顛四
dǎo sān diān sì
Three to four
“倒三顛四”的成語拼音為:dǎo sān diān sì,注音:ㄉㄠˇ ㄙㄢ ㄉㄧㄢ ㄙˋ,詞性: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或做事,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顛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場,瞞上不瞞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來,揀上色的與他兩套。”,基本解釋: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例句: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吾智定矣。近者曹操欲煮酒論英雄,言笑有鴻儒,必或有參差。吾當倒三顛四使公相沒其機關。”
拼音 |
dǎo sān diān sì |
注音 |
ㄉㄠˇ ㄙㄢ ㄉㄧㄢ ㄙ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或做事 |
英文 |
Three to four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
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顛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場,瞞上不瞞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來,揀上色的與他兩套。” |
例句 |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吾智定矣。近者曹操欲煮酒論英雄,言笑有鴻儒,必或有參差。吾當倒三顛四使公相沒其機關。”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