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干戈
dǎo chí gān gē
Fight back
“倒持干戈”的成語拼音為:dǎo chí gān gē,注音:ㄉㄠˋ ㄔˊ ㄍㄢ ㄍㄜ,詞性: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後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基本解釋:猶言倒持泰阿。幹、戈,皆兵器。,例句:史書記載,東漢末年曹操為了穩定統治,派遣夏侯惇出使東吳,向孫權提出和平議和的條件。然而,夏侯惇竟然帶著兵器,相當於在外交場合倒持干戈,這引起了孫權的憤怒。
拼音 |
dǎo chí gān gē |
注音 |
ㄉㄠˋ ㄔˊ ㄍㄢ ㄍㄜ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
英文 |
Fight back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猶言倒持泰阿。幹、戈,皆兵器。 |
出處 |
《後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 |
例句 |
史書記載,東漢末年曹操為了穩定統治,派遣夏侯惇出使東吳,向孫權提出和平議和的條件。然而,夏侯惇竟然帶著兵器,相當於在外交場合倒持干戈,這引起了孫權的憤怒。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