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
ruò cún ruò wáng
vague
“若存若亡”的成語拼音為:ruò cún ruò wáng,注音:ㄖㄨㄛˋ ㄘㄨㄣˊ ㄖㄨㄛˋ ㄨㄤˊ,詞性: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難以捉摸,年代:古代成語,出處:《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基本解釋:有時記在心裡,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例句:唐代·杜牧《泊秦淮》詩:“而今識得奶媽面,莫道人間已若亡。”
拼音 |
ruò cún ruò wáng |
注音 |
ㄖㄨㄛˋ ㄘㄨㄣˊ ㄖㄨㄛˋ ㄨㄤˊ |
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難以捉摸 |
英文 |
vagu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有時記在心裡,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
出處 |
《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
例句 |
唐代·杜牧《泊秦淮》詩:“而今識得奶媽面,莫道人間已若亡。”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