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去邪歸正

qù xié guī zhèng
leave false ways and come back to the true
“去邪歸正”的成語拼音為:qù xié guī zhèng,注音:ㄑㄩˋ ㄒㄧㄝ ˊ ㄍㄨㄟ ㄓㄥˋ,詞性: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三國志·蜀志·後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後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基本解釋:指去掉邪惡,歸於正道。,例句: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元·劉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拼音 qù xié guī zhèng
注音 ㄑㄩˋ ㄒㄧㄝ ˊ ㄍㄨㄟ ㄓㄥˋ
詞性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英文 leave false ways and come back to the true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指去掉邪惡,歸於正道。
出處 《三國志·蜀志·後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後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例句 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 ★元·劉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去偽存真
下一個成語: 去住兩難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正本清源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清源:從源頭上清理。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 正本澄源猶正本清源。
  • 正大光明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 正大堂皇猶言堂堂正正。同“正大堂煌”。
  • 正大堂煌猶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 正兒巴經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
  • 正法眼藏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亦借
  • 正法直度度:標準。嚴正法律,統一標準。
  • 正冠李下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
  • 正冠納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時講李樹下不要弄帽子,瓜田裡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嚴格遵守道德標準。
  •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 正經八百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猶名副其實。
  • 正經八板正經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八百”。
  • 正經八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八百”。
  • 正理平治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範,使社會安定有秩序。
  • 正名定分辨正名分,使名實相符。
  • 正明公道指正大光明。
  • 正氣凜然正氣:剛正之氣。凜然:可敬畏的樣子。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 正人君子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 正容亢色謂神色嚴肅。
  • 正色敢言態度嚴肅,敢於直言。
  • 正色厲聲態度嚴正,言辭嚴厲。
  • 正色危言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正色直繩指嚴正執法。
  • 正色直言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 正身率下端正自身,為下屬表率。
  • 正身明法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靜內心。比喻修身養性。
  • 正聲雅音純正優雅的音樂。
  • 正始之音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 正視繩行謂言行正直。
  • 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現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 正言不諱說話爽直,毫無忌諱。
  • 正言厲色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 正言厲顏話語嚴正,表情嚴肅。同“正言厲色”。
  • 正言直諫以正義之語,規勸皇帝、上級、長輩或朋友。
  • 正顏厲色顏:面容。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 正正經經①嚴肅而認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 正正氣氣正派。
  • 正正堂堂本指正正的旗號,堂堂的陣容。現形容正大光明。
  • 正正之旗正正:整齊。排列整齊的軍旗。借喻強盛整肅的軍隊。
  • 正直無私為人做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 正直無邪公正而無私心。
  • 正中己懷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懷”。
  • 正中下懷正合自己的心意。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去暗投明脫離黑暗勢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 去本就末指棄農經商。
  • 去本趨末指棄農經商。同“去本就末”。
  • 去粗取精除去雜質,留取精華。
  • 去故就新就:歸於,留下。除去舊的,留下新的。
  • 去故納新猶言去舊迎新。
  • 去就之分去就;進退或取捨。分:分寸。引申為應持的態度。比喻進取、取捨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際”。
  • 去末歸本去:棄;末:非根本的,古時稱工商等業為末業;本:根本的,古稱農業為本業。使人民離棄工商業,從事農業,以發展農業生產。
  • 去甚去泰指做事不能太過分。
  • 去食存信比喻寧可失去糧食而餓死,也要堅持信義。
  • 去太去甚適可而止,不可過分。同“去泰去甚”。
  • 去泰去甚泰、甚:過分。適可而止,不可過分。
  • 去天尺五①指與宮廷相近。②極言地勢之高。
  • 去危就安離開危險,達到平安。
  • 去偽存真除掉虛假的,留下真實的。
  • 去邪歸正指去掉邪惡,歸於正道。
  • 去住兩難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為難。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