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的副作用
我近來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上海媒體統一口徑貶小瀋陽。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文廣集團旗下《新娛樂線上》賣力播報的所謂“常州事件”。一時間上海媒體全面跟進,娛記焉,評論員焉,無不痛心疾首,似乎小瀋陽就是天底下最無恥的一個人,五千年文明就毀他一人手上了。沒過幾天,《新娛樂線上》又低調澄清,承認小瀋陽與此次事件無關,只是主辦方與演出承辦方的矛盾,但上海其他媒體繼續不依不饒,抓著這件事大作文章,人人口沫橫飛,個個義憤填膺。
我很是納悶。
沒見上海媒體這麼有正義感過啊。莫非上海一夜之間道德高漲,世博會真有這麼大效力?
於是又細瞅了一瞅,就瞅出問題來了。
我挺喜歡看報紙。因為就是一俗人,對娛樂版一向看得津津有味。我注意到,凡是有貶小瀋陽的文章,就必有一篇捧本地某位滑稽演員的文章,而且絕對是大篇幅的,圖文並茂,字裡行間充滿深情。
如果坊間傳言無誤,該滑稽演員背後推手就是文廣集團。
新娛樂線上和幾家最熱心貶小瀋陽的報刊,也是文廣旗下的。
這就有點摸著門了。
但細一想也不對啊,小瀋陽跟那位滑稽演員,用上海話來說,根本“不搭界”啊。
小瀋陽的演出風格,注重娛樂性,說學逗唱,熱熱鬧鬧,用他自己話說,“把觀眾整高興就行了”。那位滑稽演員因為歲數、外型和自身條件關係,走的是個人脫口秀路線,說的是上海人自己的故事,完全不相干啊。再說了,一個過江龍,一個地頭蛇,過江龍過了江就走,地頭蛇有得在地頭上混呢,何必這麼火煎屁股似的來不及開罵,好象人家挖了他祖墳似的,徒然顯得自己沒風度。
有一點巧合,筆者覺得很有趣。小瀋陽4月26日演出後,緊接著是那位滑稽演員個人專場。就是這期間,上海媒體突然表現出空前團結,齊聲痛罵小瀋陽,罵過了,就用同樣熱情謳歌那位滑稽演員,只差把他說成當代魯迅了。看來看去,上海媒體似乎想表達一個意思:看小瀋陽演出,是世風日下的表現,看那位滑稽演員演出,說明大爺您有品味有素質。大概其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不禁有點為小瀋陽5月17演出票房擔心。正好本人買了票,就去看了。
我承認我是大吃一驚。沒想到上座率這麼高。一進去人山人海,黑鴉鴉四面是人,眼估一下,應該有八成到九成的上座率。整場演出,笑聲掌聲,熒光棒點點,小瀋陽一出來,小女生爭先恐後尖叫,這個獻花那個抱,不知道還以為是哪位天王歌星開演唱會。
整場演出純娛樂,極娛樂。也許沒啥值得你深思的橋段,但實在的,天天深思這個深思那個也忒累了,這活還是留給專家教授去吧。花錢買票,笑痛快了就行了,又不是沒上夠學。實在想受教育,自有《新聞聯播》。
第二天又看娛樂新聞,這回更納悶了。記者同志們一律稱上海演出票房差,觀眾不買賬,那昨晚那些都是本山集團花錢買的託?本山集團還真是不差錢,自掏腰包包場娛樂大眾,這實力真是剛剛的。那我怎沒拿到贈票?說演出上座率只有六成,那現場多出的二三成人,莫不是我眼花了?我的臉笑得現在還有點酸,八成是撞欄杆上了吧。
如果不是我搞錯,就是媒體在說謊。說謊不稀奇,對某些媒體來說,說謊比吃白菜還方便,為什麼呢?小瀋陽演完就走了,還繼續罵什麼呢?這不吃飽撐著了嗎?
越來越發達的,言論應該越來越自由,可是,就像周立波先生說的一樣,言論自由並不代表著可以粗口成章,講沒有根據的話。
總感覺因為社會的發展,我們無意中丟棄了很多東西。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獲得了更多的金錢、物質,也遺忘了一些不該遺忘的東西,我們在物質社會中拋棄了精神財富,所以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到真正的充實。
我們人類,因為社會的發展懂得了越來越多的計謀,可以說,社會上的某些人,會為了達到目的而用盡各種辦法。而這種方法,大多是損害別人的利益的,因為只有踩別人一腳,自己才能跳得更高。
想想,如果豬有了人的思想會怎樣???
哈哈,我又不是豬,我怎麼會知道???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豬就不會有現在那麼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