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紫禁城吧,當人們沉醉於紫禁城璀璨的建築時,一位老人用一把皮尺,把輝煌的宮殿變成一組枯燥的數字。這位名叫傅熹年的建築史學家,把紫禁城的院落面積和宮殿位置進行了測量。他測出太和門庭院的深度為130米,寬度為200米,其長寬比為:130:200=0.65,與0.618的黃金分割率十分接近。
當我提到這兒,有的人就要問了:“黃金分割率是什麼?”讓我來告訴你吧。黃金比率是源於神奇數字。黃金比率是由十三世紀末出生的義大利著名數學家Leonardo Fibonacci發現的,比率由一組神奇數字計算而成。由於按此比例設計的造型十分美麗,因此稱為黃金分割,也稱為中外比。這個數值在管理、工程設計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無論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帕特農神殿、古埃及胡佛金字塔、印度泰姬陵、中國故宮、法國巴黎聖母院這些著名的古代建築,還是遍佈全球的眾多優秀近現代建築,儘管其風格各異,但在構圖佈局設計方面, 都有意無意地運用了黃金分割的法則, 都有與0.618有關的資料,給人以整體上的和諧與悅目之美。黃金分割率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一筆神秘而又美麗的寶藏。
舉世聞名的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當今最高建築之一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553.33米),都是根據黃金分割的原則來建造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塔高553.3m, 而其七層的工作廳建與340m的半空,其比為340:553≈0.618。
位於上海黃浦江畔的東方明珠塔,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它的塔身竟高達462.85 米,彷彿一把刺天長劍,直衝雲霄。要建造這樣高而瘦長搭塔身,在造型上難免有些單調,為了美化塔身,設計師巧妙地在塔身上裝置了晶瑩耀眼的上球體、下球體和太空艙,它既可供遊人登高俯瞰城市景色,又使筆直的塔身有了曲線變化,更妙的是,設計師有意將上球體選在 295 米 之間的位置,這個位置恰好在塔身5比8的地方,這0.618的比值,使塔身顯得非常協調、美觀。
然而,這個數值不僅僅體現在諸如繪畫、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在雕塑形象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古希臘神的形象,是按照人的裸體比例美學來塑造的。雖然古代人崇拜神,但由於雕塑家是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人體美去創造美的形象的,因而這些完美的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5∶8黃金分割。 5∶8的比值不僅是屬於西方世界的比例觀念,它歷經埃及、希臘直至以後的羅馬等時代,迄今這個比例觀念仍是人類的共同審美規律。維納斯雕像所創造的美,成了黃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範本,為後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光輝典範。這尊完美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5:8的黃金分割比值,而據說維納斯雕像的肚臍到腳底的距離(相當於長邊)和她整個身體的長度比,就是黃金比例的最佳範本,因此深具古典美。
中國佛教造像對規格尺寸和比例也十分講究,因為十方諸佛均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經過無量劫修菩薩行,終成無上正等正覺,故具有凡夫所不能有的殊妙莊嚴,上至肉髻、螺發,下至足底法輪紋樣,佛身的每一處都有一定的尺寸比例,如浙江天台山的佛教造像就是一例:諸佛佛像的全身總長度(自肉髻頂端至腳踵根)共可分成120等分,由肉髻頂端至腰部為48等分,由腰部至足跟底為72等分。以全身總長度和腰以下部分相比,為1:0.6,這個比例與“黃金分割率”極為相近,說明諸佛的體態符合世界公認的最完美的比例。
黃金分割在建築中廣泛應用著,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一分獨特的美感。只要留心,就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其“魅影”。數學在每個人身邊,要有心去體驗,發現。